川普亞洲行炒熱了「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也就是小英政府自去年520推出「新南向政策」所在之處;該區地緣戰略的重要性及未來經濟發展潛力,兩位國家領導人算是「心靈契合」英雄所見略同。只是前者被外界解讀是為圍堵中國軍事與經濟的擴張;而後者則被譏為與中國「一帶一路」在印太地區相抗衡。
美國學者Joseph Nye於2011年所著《權力大未來》一書指出,21世紀國家權力的轉移將從西方轉移至東方。根據亞洲開發銀行2017年經濟報告,東南亞國家在2017至2018年整體經濟成長率平均約為5.7%;印度2017至2018年平均經濟成長率則高約7.5%;近年來印太地區國家在經濟發展的表現已再度受到全球關注,且兩地均未伴隨高度通貸膨脹現象,並認為東南亞、南亞及印度地區將是未來世界經濟成長主要動能來源,及為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力道。
此外,美國哈佛大學教授David Bloom與Jeffery Williamson所提出之「人口紅利」概念也正在東南亞、南亞及印度地區強力發酵;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2013-2014年亞太地區發展成果報告」估算,未來東南亞地區至少還有20年人口紅利,而南亞及印度地區則高達有30-40年,當人口紅利轉化成經濟發展動力,其經濟效益與成長動能也將吸引各國目光。
從小英時任民進黨主席宣布推動「新南向政策」,到去年520總統就職揭示將「新南向政策」置於區域和平穩定發展中,再到通過「新南向政策」政策綱領,以及行政院正式提出「新南向政策」推動計畫,即便印太地區經濟動能表現及潛力亮麗,中國、歐盟、日韓都趨之若騖,惟外界對小英「新南向」唱衰者仍不計其數,冷嘲熱諷者更有如過江之鯽;但小英身為國家希望的化身,如何「趨吉避凶」為台灣尋找出路,仍應「抓住時機、有所作為」。而川普的「印太戰略」迄今只聞樓梯響,不見具體內涵,其「美國優先」政策更讓印太盟邦聞之喪膽,不僅要「讓利」,而且要為自己安全負起更大責任;但誰能說這不是川普的「離岸制衡」策略,刻意「推卸責任」,鼓勵區域大國對中國進行權力平衡,以待收漁翁之利。
在國際體系無政府狀態下,生存是國家最高指導原則。現存霸權美國面對崛起強權中國的挑戰自有其因應策略;台灣受到中共威脅也有其生存之道。就台灣而言,兩岸關係如中研院院士吳玉山教授所言是生死大事,面對強鄰中共的策略抉擇,除需以圓融智慧持續化解兩岸僵局外,發展經濟及維持民主戰略同盟,才是台灣長治久安之策。
*作者為前駐外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