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與一般志工對呂建興表現關心的方式也很不一樣,她看出呂很渴望重新站起來,於是主動告知台中有個復健中心相當優質,還自告奮勇表示,願意帶呂建興坐火車到復健中心參觀。
呂建興回憶說,志工女孩的提議讓他很心動,但他真的不敢想像:「我身高180幾耶,又受了那麼重的傷,她那麼小一隻,且也是傷友,要怎麼帶我去台中啊?」基於禮貌,呂建興並未當面說破自己的擔心,只是微笑著默默收下對方的關心與好意。
出院後在家「關」了2年 終於踏出復建第一步
就這樣,呂建興出院後又在家「關」了2年,某天他驀然回首,驚覺原本保養得宜的媽媽竟因他蒼老了許多;自責之餘,他腦海浮現的就是那個給他希望與力量的志工女孩,以及她提到的那個復健中心。於是,呂建興便在大哥及看護陪同下出發了,且在台中一待就是9個月。
呂建興說,若說受傷是他人生的驚嘆號 ,那麼決定離家遠赴台中接受復健,接著再轉至桃園一處專為脊髓損傷傷友提供職訓的場所學電腦,則是他傷後人生的轉捩點。因為在這兩個地方,他認識了許多來自全國各地的傷友,其中比他傷勢嚴重數倍者大有人在,且即使人生遭遇這麼大的挫折,每個人都不輕言放棄,令他也不禁興起「我也可以做到」的決心。
雖然,呂建興最後並未如他原先期望地重新站起來,但有機會與跟自己遭遇類似的傷友一起尋求新生,讓他原已如廢墟般的身心能量,都與日俱增;而他內心深處最感念者,除了守候他的家人,就是當年那個在台大醫院一別,便再沒聯絡的志工女孩,「我常想,如果不是她,今天的我不知道會在哪裡?」
同病相憐 傷友前輩擔任志工訪視後輩
脊髓損傷基金會研發部副主任余郡蓉說,由傷友前輩自發性擔任志工訪視傷友後輩,是基金會成立前,即在各地成立脊髓病友協會時就有的傳統。因為對於一個因故終生癱瘓在床,或須靠輪椅代步,且幾乎每個人都受盡大小便失禁、全身神經痛折磨的脊髓損傷病友來說,尤其在受傷之初,除了同病相憐的傷友,他們根本不願也無法跟任何人溝通。
值得重視的是,目前全國約有6萬名脊髓損傷傷友,從受傷初期的褥瘡護理到手術的必要性,到復健的方式、頻率,乃至於心理的重建等,他們需要的協助都是一輩子的;更別提不少傷友在傷後,還須面對「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的現實。前述範圍不但涉及心理、家庭、社會,更涉及專業的醫療知識,傷友志工若空有一腔熱誠,幫不了人就算了,一不小心還有可能害了人。
志工分流 醫訪志工須取得專業證照
因此,脊髓損傷基金會決定推動「志工分流」,即將一般傷友志工及醫訪志工分開培訓,後者須通過專業的訓練、考核、篩選及面試,再經基金會聘請的專家認證後,才能取得證照。目前基金會包括呂建興在內,首屆已有10餘名醫訪志工在接受培訓孕育中。
余郡蓉說,這群培訓中的醫訪志工男性約占8成,都是中重度以上的脊髓損傷傷友,平均傷史長達7~10年,且即使行動不便,亦滿懷熱誠投入志工行列的原因,都是因為其受傷之初,也曾受過傷友前輩的鼓勵與幫助。誰說只有健步如飛的人才能胸懷回饋之心?正如一名傷友陳坤宏的畫作名稱《不能走,那就飛吧!》,這群脊髓損傷醫訪志工昂首待飛的心,正準備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