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媒體紛紛開始認真對待蔣萬安可能成為國民黨台北市長候選人的可能性。做為同是國民黨的政治參與者,這會是蔣萬安決定政治前途的關鍵時刻。
選台北市長這件事,對蔣萬安來說是命運之戰。選贏不是成為明日之星,而是當下變成今日巨星,成為首都市長,這是大贏。選輸了,以從政經驗這麼短的政治菜鳥來說,雖敗猶榮,打過台北市長一仗,必定聚集萬千寵愛於一身,這樣也是贏。就算這是握有勝券的一局,蔣委員做好準備了嗎?面對殘酷無情的選戰,他做好橫眉冷對,千夫所指的全面戰爭的心裡建設了嗎?
其次是他在立委任內問政特質問題。勞基法讓蔣萬安一戰成名,但這背後隱藏的意義就是在這之前予人印象不夠深刻。這也是他進入立法院後的挑戰,除了身為蔣家第二代之外,問政信念和立場讓外界不夠清楚,正因為如此,才會讓社民黨的偏激份子說出「獨裁者的後代竟然踩在民主進步搭的舞台上跳舞,你不喜歡的法案竟然要靠獨裁者的後代來擋」這種荒謬的血統鬥爭論。這樣的說法偏激可笑,卻也透露出蔣之前的隱憂:問政少了印象深刻的代表作。
大部分的選民可能不知道,蔣萬安原先其實是在矽谷的Wilson Sonsini Goodrich & Rosati, P.C.法律事務所擔任金融法規、併購、融資、上市方面的律師,經手處理過幾樁不小的併購與融資案。但是這方面的專業卻發揮不多,在新創或綠色產業、金融支付方面反而是民進黨的余宛如跟國民黨的許毓仁搶到了發言權和形象定調,新創進步,科技與法律揉合的新銳的形象反而著墨不深?或許媒體對這些專業議題很難有深入報導,但是突破外界印象框架,轉換為專業/明快的果決形象,應有助於日後的鋪陳。
許多媒體近幾周都在探聽,既然國民黨明的暗的都在指名蔣萬安是未來的希望,是下一屆台北市長的強棒,那麼他的市政與政治決策團隊有雛形?畢竟立法委員的問政團隊跟市政團隊所需要的戰鬥力非常不一樣,特別是時代的快速變化,以前的經驗未必能夠解決未來的挑戰,他都需要新思考來組建新的戰鬥團隊。
客觀來看,台北市民的揀選分辨能力和要求,大概是六都之冠。一個表現良好的市長候選人,不能夠等到選舉要開始了,才開始關心市政。戰略與戰術都必須翻新,超越柯文哲,這場激烈的選戰才會反轉。
明年的台北市長選舉,會是國民黨的敦克爾克大撤退。當年盟軍拋棄所有錙重,面對猶豫不決本來能盡殲40萬大軍的希特勒,竟然奇蹟似的搶救回大量的盟軍士兵,從而奠定了歐洲戰場反攻的實力和機會。因此,這次藍營能否透過地區性的選戰展現綠營中央執政的無能,保留未來真正關鍵大位一戰的實力?台北市長的戰略安排和人選規劃,會是連動政治格局的關鍵。
*作者為開放智庫召集人,台北市議員參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