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學創新條例》擬開放大學與企業共同設立創新學院,教育部表示此舉是引入實驗沙盒精神,然而社會團體卻不買單;經濟民主連合、台灣學生聯合會今日呼籲,實驗應該只要開放台積電一個案例,成功之後再開放其他企業,其他則應全盤檢討《大學法》等法規。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日前初審通過《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草案》(產學創新條例),開放國立大學與企業合作,由企業出資加上國發基金,於校內設立創新學院,在入學資格及人員聘用等層面鬆綁《大學法》等法規,期盼培育接軌產業的高階人才,初步以半導體領域為主,逐步推動至各領域。
《產學創新條例》全案仍待黨團協商,不過社會團體數度批評,此舉恐讓大學淪為企業「租界」,也恐有中資入侵疑慮,呼籲應先召開公聽會與社會溝通。
賴中強呼籲實驗就該縮小範圍
民進黨立委張廖萬堅4日以公聽會形式召開公開協調會。台學聯高教委員會主委黃彥誠表示,《產學創新條例》與大學本質存在緊張關係,應該謹慎討論,教育部號稱這是沙盒實驗,那應該要從「護國神山」台積電開始,「如果台積電失敗,我們不相信其他企業可能成功」,如果台積電方式成功,3到5年後便可擴大適用於其他重點領域指標企業。
經民連召集人賴中強也指出,如果是實驗就該縮小範圍,不只是半導體領域,要僅限於台積電,否則只有半導體的話,為什麼AI、生技沒有?只開放國立大學,為什麼私立沒有? 討論下去會沒完沒了,「實驗只要一個就好,其他是要檢討《大學法》。」
台灣公民陣線社群部主任盧嘉安呼籲,如果教育部否認這是沙盒實驗,就應停止立法,改推動《大學法》、《專科以上學校產學合作實施辦法》等法規全盤修檢討修正。成大學生會會長蔡一愷則呼籲,應該要在相關施行細則經過討論、制訂後,才讓《產學創新條例》開始實施。
力積電副總經理譚仲民則表示,世界上很少產業或產品可以代表整個國家,「台灣半導體成就是過去30年所累積」,張忠謀說要再創另一個護國神山很難,現在政府願意給予創新對從業人員來說是好事,大家都可以預見人才缺口,創新做法若能讓新進人才有所發揮,是可以嘗試的路徑。譚仲民也指出,目前中國北京、江蘇、安徽、浙江等地已經開設9個半導體相關學院,這是值得思考的方向。
對於施行方式,教育部政務次長劉孟奇也坦言,教育部態度是小規模有限推動,「我不能講死,但我們心目中是2、3個先行,不會是大規模。」
賴中強也談到,現在扶植重點領域、期待企業把先進技術與知識帶進大學,結果就算不能為國家所用,至少也要確定不會為對手所用,創新學院不應招收主要競爭國家的學生,學院教師跟接觸機密的行政人員,也不能到主要競爭企業如韓國三芯任職,要有相關競業禁止規範與保密義務。
立委對於防範中資已有討論
針對中資相關疑慮,教文委員會日前以附帶決議方式,規範大學合作企業不得為中資企業,且其企業資金應符合《兩岸人民條例》規定。但賴中強表示,限制人民權利需要法律,如果是要限制學生畢業後不能去競爭企業就職,就涉及限制人民工作權,這不是立法院附帶決議可以處理的。賴中強又說,相關校內規範,也不會因為校務會議通過、主管機關核定就擁有法律位階。
教育部高教司長朱俊彰則說明,一般的人才培育、產學合作都有中資與人才外流等風險,政府各部會也都有積極防範,《產學創新條例》反而比一般產學合作更能避免問題,產學合作教育部不會看到那麼細,創新學院的運作過程則都有政府代表監督,現在的一致性目標都是希望幫企業留住人才。
民進黨立委范雲則表示,在逐條審查法案時,立委對於防範中資已有討論,但問題就在於要限制學生畢業後的出路很困難。張廖萬堅談到,如何取得平衡他也有疑慮,要保障人民自由,但又要進行相關限制,這個問題接下來確實需要好好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