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力發電是蔡英文政府推動2025年再生能源重要發展項目,環保署29日表示,今年有22件離岸風電環評案件,以半年的時間完成19件環評審查,通過案件裝置容量達10.07GW,已超前政府2025年離岸風電「3GW+2.5GW」的政策目標。
環保署統計今年離岸風電環評送審,總計多達22個開發案,其中21案是6月後才送審,目前已有19案建議通過,審查時程大約都落在3個月到7個月之間。
2025年離岸風電目標「3GW+2.5GW」 已通過容量達10.07GW
環保署統計初審通過案件的裝置容量達10.07GW,已超前2025年離岸風電「3GW+2.5GW」的目標。李應元說,丹麥資源沒有台灣多,但離岸風電因為起步快,2016年已達到5GW,台灣沒有理由做不到;雖然台灣起步比較慢,但一定可以做得到。
環保署長李應元說,當初離岸風電先做政策環評,對環評審查程序的加速有很大幫助,他呼籲各項開發不要害怕做政策環評,針對共同性議題一次解決,就不用針對個案在相同議題重複處理。
李應元盼社會不要排斥做環評
李應元認為,離岸風電在政策環評時,就提列了包含由遠而近原則、白海豚保育、鳥類保護等6大共通性議題,建立開發行為規劃及環評參考基準,讓環評個案審查時能加速進行,他希望社會不要再排斥做政策環評。
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表示,目前還有水泥及礦業政策在進行政策環評,未來希望各部門計劃涉及到土地開發,都能先做政策環評,知道哪些適合推、那些不適合推,也就不會在個案環評卡住;但政策環評沒有強制性,只能採鼓勵方式。
詹順貴說,業者都主動在審查時將開發規模退縮,遠離白海豚棲息地,例如福島、西島、雲林離岸、竹南,不僅符合政策環評規範開發範圍要離白海豚棲息地1公里以上,甚至主動退縮更遠,另業者也以加大裝置容量方式去縮減風機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