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在線」以「和中國的投資協議或許擱置數年」為題,報導了歐中投資協議暫時擱淺的消息。Latana民調機構的民主認知指數顯示,民眾對抗疫措施認可度在民主國家比在非民主國家低,但長期而言並不會影響民主的合法性。
「時代在線」寫道,「歐盟和中國之間的投資協議將推遲較長時間。歐盟重要議員認為,直到和中國領導層的關係緩和,有關工作才會重啟。通過協議加深歐中經濟關係的目標因此將無限期推遲。造成雙方關係緊張的背景包括北京對歐盟議員採取的措施。」
文章回顧到,歐盟3月宣布制裁四名新疆官員,作為反應,北京也宣布制裁歐盟政治家和學者。但是,「和歐盟象徵性的措施相比,北京做出的制裁議員和獨立學者的反應不成比例」。在制裁名單上的德國綠黨政治家比蒂科夫(Reinhard Bütikofer)表示,「中國領導層制裁歐盟代表是‘ 嚴重失算’,給去年12月將歐洲和投資協議作為頭等大事的習近平帶來‘個人尷尬’」。他說,盡管得到德國總理梅克爾和法國總統馬克宏的大力支持,習仍然沒有達到自己的目的。
報導還援引歐盟貿易委員會主席朗格(Bernd Lange)說,該協議是梅克爾和馬克宏沒有和歐盟其它國家進行理性磋商前策劃的,現在卻進了冰箱,在今後兩年裡「幾乎沒有任何機會」,「尤其是如果對同事們的制裁仍然繼續的話」。
文章寫道,「該協議的基本理念是重要的,旨在保障雙方在對方市場有穩定的框架條件。但批評聲很快高漲,因為北京只開放自己的部分市場,而受到國家補貼的中國企業在歐盟卻可以繼續自由行動。此外,該計劃因香港的狀況以及關於人權的指責受到批評。而上一任和現任美國政府都對此表示反對。」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