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進入碳中和的道路極其坎坷
2021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標 (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 CCPI 2021) 已於2020年底按多年來的慣例由德國看守 ( Germanwatch) 揭曉,這個指標的評鑑是以涵蓋溫室氣體排放90%的61個國家作比較,其評鑑的四大因數包括了: 溫室氣體排放40%、再生能源20%、能源使用20%及氣候政策20%,61國評鑑的排名如下列附件1,台灣的排名異常難堪,居倒數第5名,至於台灣在評鑑的四大因數及其各分項之表現,則列如下附件2供讀者參酌。
從附件1中赫然發現最後一名居然是美國,這個剛舉辦完40國領袖氣候峰會而號稱領頭羊的美國,看來拜登只有推諉「這都是退群大王川普惹的禍」,拜登已經回來了!我們也只好靜待未來四年,觀察拜老爺子的能耐是否可見真章?附件1報告中優秀班 (深綠色) 前三名如同往年依然從缺,良好班 (淺綠色) 依序如下: 4 瑞典、5 英國、6 丹麥、7摩洛哥、8 挪威、9 智利及10 印度,劣等班 (紅色) 的九個國家如下: 61 美國、60 沙烏地、59 伊朗、58 加拿大、57 台灣、56 馬來西亞;54 澳洲、53 南韓及47 捷克,中國則居中 (橙色) 第33名。
(註: 其實追溯歷史,民主黨的克林頓加入「京都議定書」,共和黨的小布希退出;民主黨的歐巴馬加入「巴黎氣候協議」,共和黨的川普退出,此後會再輪迴嗎?)
40國視訊峰會是拜登企圖重掌全球氣候議題的起手式,許多國家包括中、俄、加、日、韓、歐、巴西…等也與會且承諾零排碳時程,算是給足了面子,美國重返巴黎協議總歸是好事一樁,在拜登就職百日功績表上加了一分,但預算仍需經國會通過,更嚴肅的執行方案將在今年11月於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的COP 26, (聯合國第26屆氣候變化大會,Conference of Paris, 26) 中告白,台灣要如何面對未來的情勢?尤其是《貿易碳關稅》將嚴重影響國際競爭力,單憑一句「成立零排碳國家隊」的口號就能忽悠得過去嗎?
超前部署必須聽專業的話
若真愛台灣,必須拋棄所有意識形態、政黨利益及網軍帶領風向的惡習,以公開 而透明的方式與胸襟,請教國內外專業人士的評估及指向,即使其建議要恢復核電、減少煤電與氣電、快速加大綠電規模或降低國防預算換取增加綠能預算…,也要以大開大合的魄力推展,比爾蓋茲在其新書已說明了溫室氣體排放的分布約為: 製造產品31%、用電27%、耕種養殖19%、交通運輸16%及調節溫度7%,台灣是以工業生產及其貿易為主的經濟體,碳排放的份額與此有異如下: 工業49.5%、能源14.2%、運輸13.6%、住宅11.0%、服務業10.8%及農業1.0%,全球每年排碳380億噸 (只計二氧化碳),台灣居其約0.8%達3億噸,其中來自鋼鐵業生產的占其12%達每年3600萬噸,能去除這12% 將呈現顯著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