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在10月底出訪過境夏威夷期間,向美國表達台灣將逐年增加2%的國防預算,年增約2億美元的規模,未來若有額外軍購將增至3%,必要時將動用特別預算進行「重大軍購」,例如潛艇、F-35B戰機等。比較歐巴馬(BarackObama)政府8年以及川普(Donald Trump)政府1年來的對台軍售,有許多耐人尋味之處。
美方換屆 軍售態度有變
歐巴馬政府在2009年1月上台後,延遲至2010年1月才宣佈額度高達63.94億美元的對台軍售。歐巴馬於2010年底宣佈「重返亞洲」戰略,緊接著2011年9月21日再度宣佈額度高達58.52億美元的對台軍售。
上述兩項大型軍售專案,雖金額龐大,但受國防預算緊縮與其他政治因素使然,台灣並未全部買單。而這兩批重大軍售的成交部分,也遲至2017年3月才正式交付完畢,相關設施開始施工。
在歐巴馬時代的末期,正當南海爆發衝突之際,美國再度提出對台軍售,2015年12月16日,宣佈18.31億美元的軍售專案,但多屬防禦性質,與2010年1月時破天荒宣佈對台出口攻擊性武器(HIMARS機動火箭系統以及ATACMS炮兵飛彈系統)的情況,顯然是兩樣情。
川普政府上台後不到半年,在2017年6月29日宣佈額度僅14.2億美元的軍購包裹。其中有許多專案,是從小布希(George Bush)時代即「亮綠燈」,不過台灣「無福消受」的攻擊性飛彈,包括引起了注目的HARM反輻射飛彈以及JSOW聯合視距外械彈等機敏性裝備,但是數量不多,都僅約50枚左右,不足以支撐台灣的F-16機隊。
從歐巴馬時代的軍售內容來觀察,以其宣佈「重返亞洲」戰略為分點。在此前,額度63.94億美元的第一批軍售專案,實際多為小布希時代同意且無政治敏感度的裝備,例如增購2套愛國者3型(PAC-3)反彈道飛彈防禦系統、 UH-60M黑鷹式通用直升機60架、美軍汰除的27年役齡鶚級獵雷艦2艘外,並無機敏性或者攻擊性強的武器。
軍武菜單 台灣沒得選擇
但在歐巴馬宣佈美軍「重返亞洲」戰略之後,2011年和2015年的軍售專案,就包含極度機敏性且針對台灣防衛弱點的裝備與協助計劃,其中最令人注目的,就是價格近60億美元的F-16A/B Block20型戰機改良案。
此案將台灣空軍143架現役F-16機種,提升至「四代半」等級的高性能機種,其中換裝由美國諾斯洛普格魯曼公司(Northrop Grumman)新研發的AN/APG-83主動電子掃描陣列雷達(SABR),也就是俗稱的「AESA」雷達,是美國首次把即將裝備美空軍戰機的高性能雷達同步售予台灣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