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來鴻》辛巴威,萊辛曾為你心碎

2017-12-04 05:50

? 人氣

從非洲回到英國,萊辛去了倫敦一所非常好的名牌學校演講。辛巴威風沙塵土中的簡陋學校在她心裡盤旋,她想,那裡的一切對倫敦名校的學生是多麼陌生。在對比了兩個有天壤之別的學校後,萊辛說:她敢肯定,倫敦名校的學生,將來總會有人會得什麼獎的,而諾貝爾獎不會來自辛巴威,因為寫作有必要的前提,作家不能出自沒有書的房子。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1980年4月16日,英國查爾斯王子造訪當時還叫「羅德西亞」的辛巴威,率領「辛巴威非洲民族聯盟」贏得政權的穆加比(左)第二天宣誓就任總理,展開了37年的執政生涯。(美聯社)
1980年4月16日,英國查爾斯王子造訪當時還叫「羅德西亞」的辛巴威,率領「辛巴威非洲民族聯盟」贏得政權的穆加比(左)第二天宣誓就任總理,展開了37年的執政生涯。(美聯社)

萊辛還告訴我們,在辛巴威的一個貧困村莊,村民們已經三天沒有吃的了,可他們卻談論圖書,談論如何得到圖書和教育問題。在穆加貝時代的通貨膨脹下,從英國運來的一本好的平裝書,普通辛巴威人得花幾年的工資。如果有人帶上一箱書去一個村子,會得到一箱感激的淚水。

以女作家擅長的抒情手法,萊辛描寫了一個年輕的黑人婦女。那女人在印度人店裡看到一遝紙張,立即饑渴地閱讀起來,原來那是一本被人撕爛做包裝紙的書——俄國小說《安娜·卡列尼娜》。然後,可憐的女子頂住水罐,一路穿越黃塵跋涉回家,夢見給她孩子提供的教育。

從譴責白人殖民到批判黑人政權

聽萊辛這樣講故事,人們會覺得這只是一個親切仁慈的老太太,在關心非洲窮人的教育。但是且慢,千萬不要把從反殖民反男權的陣營裡沖出來,立志要創造正義新世界的左派鬥士萊辛,錯看為好心囉嗦的鄰家老太。

在萊辛寫這篇獲獎演說時,今已辭職的獨裁者穆加貝正在臺上威風,整個辛巴威都在關注這位從那裡走出來的諾獎得主,看她在全世界面前說什麼。鬥士本色不改,萊辛在娓娓道來的故事中,毫不客氣地把辛巴威人民的貧困歸咎於:「穆加貝的恐怖統治」。

她傷感地寫道:「一九八○年辛巴威獨立時,出現了一批優秀作家,真是一窩會歌唱的鳥。他們是在舊稱南羅德西亞,在好得多的白人教會學校裡餵養大的。作家並不是在辛巴威造就的。在穆加貝的統治之下很難造就作家。」

這位昔日反抗白人種族主義的作家,竟然就懷念白人在殖民地創辦的教會學校來了。筆者記得,南非的曼德拉、辛巴威當年的遊擊隊領導人、此時的總統穆加貝,都曾在白人的教會學校受過教育。

在抨擊穆加貝殘酷統治的同時,萊辛指出了昔日白人政權在傳播文化上的功績。她說:

「有人說,有什麼的人民,就有什麼樣的政府。但我不認為這句話適合於辛巴威的真實情況。我們應當記得,這種對於圖書的尊重和饑渴,不是來自穆加貝的政權,而是來自在它之前的那個政權,白人的政權。這是一個令人驚異的現象,對圖書的渴望,從肯亞一直到好望角,無處不可以發現。」

年輕時曾參加共產黨又退黨,萊辛當然知道馬克思的一個觀點:西方國家的殖民統治有雙重的使命,一個是破壞性的使命,即破壞了殖民地土著的經濟基礎;另一個是建設性的使命,即促進了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現代化。辛巴威在黑人解放的後殖民時代,從公認的「南部非洲麵包籃子」變成悲慘的饑餓之地,這是昔日反殖民的女作家始料未及的。因此,在萊辛晚年的諾獎演講中,她給昔日的白人政權做了一個蒼涼的手勢,作為紀念。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