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政策一直以「不干涉他國內政」為方針,這一方針制定於1954年。那時,中國國力尚弱。如今,北京在語言上依舊宣傳這一立場,但其國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語,擁有一支全球最大的常備軍和第二大經濟體。
這一變化也明顯體現在北京的外交活動上,人們從北京新近就解決穆斯林難民從緬甸逃亡孟加拉的危機提出不同尋常的戰略步驟便可見一斑。北京也加強在中東的角色,依賴該地區石油的中國長期避免在這個火藥區搶風頭,現在則表示願意擔任有關敘利亞問題和以巴問題會議的東道主。
倫敦國王學院中國研究所(Lau China Institute at King's College London)主任布朗(Kerry Brown)指出,中國「不再是小配角了」,人們預期,它會在世界事務中承擔更大責任,「你不能愣把一頭大象說成是一隻老鼠」。
隨著「一帶一路」基礎建設項目的問世,中國在海外的腳印在擴大。該項目計劃投資1萬億美元,縱聯亞歐兩大洲,通過大規模鐵路網和海上網絡,復興古代貿易通衢。中國一名陳姓時評家指出,北京的外交利益范圍擴大,「如何保障這些利益的問題自然隨之而來」。
習近平主席在10月舉行的中共19大上向世人展示把中國轉變成擁有一流軍隊的全球超強的願景,這次大會被認為進一步鞏固他的權力。陳先生指出,習近平有意「維持世界秩序」,扮演越來越近似於美國的主動角色。在中國眼裡,美國過於咄咄逼人。
陳先生表示,雖然中國沒有公開放棄不干涉立場,但「正逐步使之水分化,逐漸從不干涉轉為中立、轉為干預」。他指出,一旦國家利益在海外受到觸犯,中國就完全有可能動用包括軍隊在內的手段保護其投資、接走本國公民。
中國一直在秀軍事肌肉,今年8月在吉布地開設在海外的第一個軍事基地、在有爭議的南中國海修建軍事化島嶼。盡管沒有直接軍事干預,但中國發現自己已被介入海外政治沖突之中。
辛巴威軍隊發動政變前數天,該國軍方領導人奇溫加(Constantine Chiwenga)剛訪問中國。有人猜測,北京在辛巴威的軍事政變中扮演某種角色。中國與辛巴威前總統穆加比有長期友好關系,在該國有著需要保護的巨大投資。布朗指出,他對此類猜測持懷疑態度,但事件本身顯示出,作為超級強國,中國不可能沒有任何動作。他表示:「要使人家認為你有強力,你有權力,你便有影響力。」
在柬埔寨,中國是最大的外國投資來源,至2016年底,投資總額達到112億美元。美國智庫史汀生中心東南亞計劃(Southeast Asia programme at the Stimson Center)主任艾勒(Brian Eyler)認為,貧窮國家柬埔寨對中國金錢的依賴性導致該國政府總理洪森在政治上走向民主制和民主程序的反面,「只要中國繼續掌控著其經濟命脈,柬埔寨就將繼續保持沒有反對黨的威權統治」。
因對穆斯林羅興亞人的殘酷軍事鎮壓,緬甸受全球譴責,聯合國稱緬國內發生的是「種族清洗」。然而,該國政府卻一直得到北京的堅定支持,中國在若開邦投資數十億,用於港口和油、氣。今年4月,一條造價24.5億美元的管道開通。
本月初,由於中國的堅決反對,聯合國安理會放棄原先通過要求結束緬甸騷亂決議的打算。相反,北京拿出自己結束危機的方案,其中包括停火、難民重返家園和除貧。
布朗表示,如今,不管是辛巴威、緬甸、斯里蘭卡,還是紐西蘭,只要發生什麼政治事件,都會同中國掛上鉤,這是一種極不尋常的變化。他說:「不干涉理念已成空談,即使中國還想光榮孤立,問題現在也會找上門來。」
凝煉/達揚(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