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利用國慶期間在台灣舉行的華僑節大會,今年依慣例於10月7日召開。在近年來政府全力推動兩岸和解的政策影響下,今年華僑節大會主題鎖定兩岸關係,邀請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等大談兩岸和平發展主題;僑聯刊物「僑訊」上,僑聯及各地僑社赴中國交流活動報導更佔一半以上,僑務工作重心顯已轉為兩岸交流。
馬英九總統於2008年上任後,推動「活路外交」為對外政策指導方針,並相應於2009年6月藉出訪場合,提出「僑務休兵」政策,呼籲兩岸僑民停止對立。雖然當時旅美、旅日多個城市的僑社不表認同,但僑委會高層仍積極奔走,建議兩岸僑社從藝文、聯誼等活動開始,建立友好關係。
在僑務休兵與兩岸和解的政治氛圍下,不僅僑委會積極向僑社宣揚僑社交流理念,地方政府與觀光局也與對岸僑社合辦交流活動,例如不久前在苗栗舉行、由觀光局與福建華僑總會合辦的「兩岸僑界交流週」便是一例。
而原本由國民黨主導成立,後來轉型為民間社團的「華僑救國聯合總會」,在兩岸僑界交流中尤為積極。除了在成立宗旨中明白指出「反對台獨,崇尚民主自由,謀求兩岸未來之民主和平統一」為基本立場,現任理事長簡漢生曾任職國民黨中央,儘管身分為巴西僑民,但近年來在杭州等地投資經商,更積極舉辦各項登陸活動,推動兩岸僑界交流。
而根據最近一期的僑聯總會刊物「僑訊」報導,僑聯總會近年來全力推動在河南興建「開漳聖王祖廟」,並積極參與中國發起的「中原根親文化節」活動。
另外,即將在北京正式開幕的「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館內設置「台港澳專區」需要文物,僑聯總會也參與徵集,並協助該館來台蒐集文物資料。
由於僑聯總會每年接受僑委會補助,相關活動是否可能引發爭議?僑委會人員低調表示,僑委會對僑聯的補助項目主要是每年的華僑節大會及理事會活動,和「僑訊」的發行費用,其他會內活動係由僑聯會員所繳的會費及捐款支應,僑委會無法干涉。
而僑聯總會工作人員則表示,僑聯成員必須定期繳交會費,參加各類海外行程也會另行繳費,不會有拿政府補助到中國參訪的情況。不願具名的工作人員說,僑聯確實推動不少兩岸交流活動,也鼓勵各地僑胞會員相互介紹台灣及中國的投資機會,純屬服務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