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制中國的「時代氛圍」之下,可清晰預見的是:《無盡前沿法案》將在美國國會獲得強有力的跨黨派支持。並且,面對爭議,其或在終版法案中納入更加完備的危機應對及保護機制,以維護美國國家利益、抗衡中國。
5月12日美國參議院商務委員會通過長達340頁的《無盡前沿法案》(Endless Frontier Act),並預計在本月之內完成審議。該法案的提起人之一、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曾表示,該法案目的在於「使美國在競爭中勝過中國等國,為美國人創造更多高薪就業機會,並有助於改善經濟和國家安全」。(註:20日改名為《美國創新與競爭法》(the U.S.Innovation And Competition Act)
國家戰略的前沿
關於《Endless Frontier Act》的中文譯法多樣,除卻《無盡前沿法案》之外,亦有《無盡邊界法案》、《無盡邊疆法案》等稱謂,這首先在於「Frontier」一詞本身所兼備的「前沿」、「邊界」與「邊疆」之意涵。
考察其核心內容,不難發現,這是一場圍繞核心領域而打響的國家科技競爭戰。這場戰役的著力點在於反制中國的科技競爭,以恢復並鞏固美國在科技方面的全球主導地位,並最終為經濟發展等提供高效動力,促進社會進步。
這場戰役的主要戰略是調動國家機制,以立法與國家投資等方式,將科技研發、商業化和人力資源等重新作為國家戰略的出發點。
從命名而看,《無盡前沿法案》可直接追溯到1945年美國科研史上的里程碑文件《科學,無盡的前沿》(Science,The Endless Frontier)。正是這份檔奠定了美國戰後的科技政策,促成了美國政府對學術研究的重視與投入、以及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作為獨立的聯邦政府機構而創立(1950年)。今天美國國會再次沿用這一政策的基本思路,顯而易見,旨在重新以政府力量加強科研,促成核心領域的重大創新與技術突破。這也正如拜登總統履職後於今年3月25日首場白宮記者會所表明:「『未來』涉及量子計算等系列技術領域,包括醫學領域;未來在於誰能擁有『未來』」。
繼《科學,無盡的前沿》問世之後,美國經由聯邦政府在科研方面的投入曾於60年代中期高占GDP的2%,達到美國整體科研投入的3分之2比重。當科研成果經由穩定的政府資金杠杆、成熟的市場經濟體系而最終實現商業化、工業化並投入社會應用,無疑使得當時的美國在世界冷戰格局中雄踞榜首,擁有強大的科技、經濟及國家安全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