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慘不是缺電?學者憂台積電新廠恐搶走民生、工業用電

2021-05-24 08:00

? 人氣

新竹清華大學原子科學院院長李敏(見圖)指出,缺電問題除了將出現常態性缺電,更嚴重的是可能衍生犧牲民生用電來支持工業用電的權力和分配問題。(資料照,顏麟宇攝)

新竹清華大學原子科學院院長李敏(見圖)指出,缺電問題除了將出現常態性缺電,更嚴重的是可能衍生犧牲民生用電來支持工業用電的權力和分配問題。(資料照,顏麟宇攝)

日前台灣1周內分區停電2次,讓電力供給問題浮上台面。新竹清華大學原子科學院院長李敏表示,台電備載容量已經不足,未來勢必出現常態性缺電;然而比缺電更嚴重的問題是,台灣未來若必須進行長時間的限電或輪流停電,電力的使用要被要求要有更大經濟效應,恐怕會出現某些企業用電權利不平衡,導致其他的企業產能和權益受壓縮。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李敏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談到,蔡政府2020年修正《電源不足時期限制用電辦法》,更改了輪流停電辦法,讓政府把握了停電時輪流配電的優先順序,這其實不僅破壞了原先辦法中人人用電權利平等的原則,說穿了,更是加強了「護國神山」台積電及其供應鏈不缺電的霸權。

至於台灣能源政策是否出了問題?目前台積電新廠陸續趕工,預估新廠耗電更可觀,如果缺電成常態,會不會犧牲部分民生或工業用電支援台積電供電?李敏認為,人為誤失與機器故障有時很難避免,但是不能讓這種偶然缺電成為「必然限電」,中間要有適當保護,就是備轉容量。

李敏:備轉容量是否充足常是台電長官先射箭再畫靶

李敏指出,若沒有5月13日和17日2次分區停電,台電的備轉容量看起來都是綠燈,但其實計算備轉容量是否充足的公式,常常是台電長官先射箭再畫靶設計出來的,一旦發現備轉容量呈現黃燈,就更改公式套算,得出長官想要的綠燈。

針對缺電的情形,李敏解釋其實有分「可預期」和「不可預期」2種狀況。前者是「電能供應事業之供電容量,發電用能源不足」,後者則是「因安全維護、機組故障、天災、事變或其他不可抗力所造成之供電能力不足」。2者最大差異就在於限電時間的長短,可預期的缺電會導致長時間限電,若是偶發的不可預期缺電則只會帶來短時間的限電。

李敏指出,不預期的偶發限電,多半是短期的,不過2020修訂的新辦法擴大了「預期」2字的適用範圍,李敏稱這是民進黨為了台積電而修改的,可以在任何時間引用此條款,進行長時間的限電或輪流停電,目的是確保台積電及其供應鏈不缺電的絕對權利。

而炎熱盛夏即將到來,7、8月會是用電高峰,李敏擔心到時要每天下午先看備載容量多寡,預估當晚上會不會停電,或者先看新聞來評估隔天哪些地區要限電或輪流停電,再決定要不要上班,缺電和輪流停電的夢靨可能成為1顆不應時炸彈、1個時常縈繞的幽魂。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