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領導者都把願景當成次要事項,這是因為領導這件事本來就偏向行動。畢竟,「執行」一詞就在職稱裡了,我們不是都叫這些人「執行長」嗎?這類領導者把自身的工作限縮在高效落實目前的目標,這有必要,但還不夠,執行只是整件事的一部分。沒了目的地,也不會有人跟著你一起向前進;你或許還是很忙,但你的忙並不是忙著領導公司。
會有這種情況,部分原因是領導者並未受過適當的輔導,不理解願景導向能為組織帶來什麼樣的益處與回報。作家蘇珊娜.貝茲(Suzanna Bates)觀察到:「信心加上願景,在組織裡孕育出一種截然不同的樂觀主義。這些人會醞釀出一種感覺,讓人感受到承受風險、嘗試新事物與向前推進都是可以做的事。當充滿自信的領導者拿出破除窠臼的願景,他們也能鼓舞身邊的人大膽行動。」
身為領導者,必須提出或指出格局更大的目標與故事。團隊想去做需要他們付出最大努力、展現創意思考並激發想像力的事,身為領導者,則應該自問:這個組織努力去做的事,能不能激勵人心?這是有挑戰性的工作,或者僅僅是日常業務?
二、領導者對於願景感到困惑。現代之所以少有願景導向的領導方式,理由之一是因為很多人都誤解了願景。願景和使命並非同一件事。願景也和策略不同。
願景是一種行動,你要先看到未來可能是什麼模樣,之後再以鼓舞人心、清楚明確、務實且有吸引力的方法〔我稱之為願景劇本(Vision Script)〕闡述願景,並領導旗下的團隊跟著你一起邁向未來。這就是願景導向型領導者應有的作為,比方說照相業的喬治.伊士曼(George Eastman)、汽車業的亨利.福特(Henry Ford)和個人電腦業的史帝夫.賈伯斯(Steve Jobs)。他們憑本能就知道人們要尋找一些讓自己信服的東西,一種讓人願意擁抱的結果,一種求勝的渴望。
領導者也會犯錯,誤把願景想成是一種靜態的特質或是人格特質上的癖性,以為一個人要不就像甘迺迪一樣,擁有強大的願景,要不然就是像老布希一樣,沒有這種特質。但其實每個人都可以發展出動人的未來願景,前提是要知道怎麼做。願景至為重要,一定要有所規劃,因為我們最終的成敗就繫於此。你將會看到本書列出的問題如何指出一條明路。
當我們有了動人、能凝聚人心的未來畫面,當我們帶著熱情與使命感向團隊傳達,就能激勵人們完成驚人的成就。缺乏願景的人(或者用比較中肯的方式來說,未對新願景投以適度關注的人),則無法做好準備因應領導的挑戰。
我輔導過幾千位商業領導人,讓他們在職場上求勝、在人生裡求成,我親眼見識過願景蘊藏著讓人脫胎換骨的力量。然而,唯有當你願意去做建構願景的必要工作之後,願景才有用。甘迺迪下了很多苦功,弄清楚他想要的是什麼,美國則以完成不可能的成就來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