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長空觀點:美中台戰略競合架構重組的力、時與勢—兼論台灣圖存的近程策略

2021-06-08 07:00

? 人氣

作者向台灣政府提出「五大面向、30字箴言」的政策建議,另向美國政府提出四點建言,希望藉由謀求台海短期的和平穩定。(美聯社、盧逸峰攝/合成:風傳媒)

作者向台灣政府提出「五大面向、30字箴言」的政策建議,另向美國政府提出四點建言,希望藉由謀求台海短期的和平穩定。(美聯社、盧逸峰攝/合成:風傳媒)

近半年來,美、中、台三邊政策圈與學術圈最熱門的話題之一,當屬「美國對台應該維持『戰略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還是要改採『戰略清晰』(strategic clarity)?」。簡言之,就是美國應否針對中共武力犯台,明確化自身對台灣的安全承諾,包括武力介入此一選項。以下,為方便讀者瞭解整體脈絡,暫且將相關討論依照時間順序與理論派別做一綜合性描述: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戰略清晰」、「戰略收縮」與「戰略模糊」的三方拉扯

首先是在近期率先挑起相關爭論的「戰略清晰派」。2020年9月2日,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CFR)會長哈斯(Richard N. Haass)與研究員塞克斯(David Sacks)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雙月刊發表題為「美國對台灣的支持必須毫不含糊(American Support for Taiwan Must Be Unambiguous)」的專文,文中指出美國政府在過去40年對台實施「戰略模糊」的政策已經無法維持台海和平,美國應該在重申其「一個中國政策」前提之下,明確宣示倘若中共武力犯台,美國將予以回應,並藉由在區域部署更多海、空兵力、協調日、韓等區域盟邦共同商討應變之道、由美國國會通過一旦中共武力犯台則對其實施重大制裁等一系列措施,力促中共不至於誤判情勢,貿然武力侵台。

此一主張受到若干美方退休或即將退休高階政軍官員的呼應。譬如,前美國國防部長蓋茲(Robert Gates)在今(2021)年2月表示,面對台海危險局勢,美國應該考慮放棄「戰略模糊」,明示兩岸不得片面動武、改變現況。今年3月9日,時任印太司令的戴維森上將(Philip Davidson)在聯邦參議院作證時指出,中共武力侵台可能在未來6年內就會實現,他也同意「戰略模糊」應被重新檢視。今年4月13日,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盟軍最高指揮官史塔伏瑞迪斯上將(James Stavridis)在受訪時指出,「戰略模糊」可能導致中方或台方判斷錯誤,進而引爆更大衝突。

相對於上述「戰略清晰派」,主張檢討甚至放棄對台支持的「戰略收縮派」(the strategy of retrenchment)雖然一直不算是主流,但其影響力也不可小覷。此一派別的早期名篇,當屬「攻勢現實主義」(offensive realism)大師米爾夏姆(John J. Mearsheimer)於2014年2月在《國家利益》(National Interest)期刊上發表的專文「向台灣說再見」(Say Goodbye to Taiwan)。米氏認為中國綜合實力持續增長是大概率事件,且中國政府對台灣的主權主張是無可妥協的,是故統一台灣是中國稱霸的必經之路。此外,面對遙遠的地理距離與日益增長的中國軍力,美國政府越來越難維持對台安全承諾,更可能因台海衝突而被迫捲入與中國的重大軍事衝突風險之中;同時,由於兩岸綜合實力對比差距持續加大,而台灣難以取得核武(這也是中國對台動武的條件之一)、發展傳統軍力也無法與中國抗衡,最後的結局可能就是被迫接受「香港模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