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身為選民,早已放棄了這套民主遊戲,心想反正我的一票那麼不值錢,骰子已經灌了鉛,又何必認真以對,那你身為納稅人至少也該對上述的不平等與政府經費這樣花用感到震驚。以一名課稅所得十萬歐元的法國人為例,捐款六千歐元給政黨的實際成本只有兩千零四十歐元,其餘的三千九百六十歐元由政府負擔;換句話說,就是由所有納稅人支付。如果捐款人換成學生、不穩定就業者(travailleur précaire)或課稅所得不滿九千歐元的退休人士呢?答案是六千歐元。法國有過半數家庭免繳所得稅,這些家戶在其他方面稅負沉重,捐錢給政治團體卻是捐多少就必須自付多少;反觀最有錢階層的政治獻金卻會由政府負擔將近三分之二。最有能力出錢的人出得最少,這就是法國非直接公費民主制度下的稅制,既累退又不公平,要窮人替富人買單。
簡單說來,目前可以說有三種人民。第一種是「一般」百姓,占絕大多數,只用投票表達個人政治偏好,並僅從政府對民主制度的補助款獲得些許回報;第二種是「行動人士」和黨員,為自己的政黨出力出錢(黨費),卻往往被「遺忘」,分不到慷慨的政府補償;第三種是金主(要說財閥也行),享有各種減稅優惠及其他納稅人(包括社會最底層)的大量補助,遂行個人的政治偏好。政治天平從來不曾大幅倒向「一般百姓」,而「行動人士」雖然一度可以哄騙自己和「超級金主」平起平坐,但事實是一切愈來愈由後者掌控,勝利果實也愈來愈常被後者占為己有。
這套制度不僅極不平等,讓窮者負擔重、富者負擔輕,而且很可能在未來數十年造成更大的不平等,讓社會對政治人物、現有建制與民主遊戲更加反感,並導致民粹主義全面失控。二十一世紀不是搞外交的高於做實事的,而是生意人高於民意代表。在美國這樣的國家,連大使館都待價而沽……法國有句俗話說,蠢蛋就是愈蠢愈敢。有錢人也一樣,愈有錢愈敢。
反對選舉民主與政府補助:面對真實危機的危險反應
對於金錢與民主,本書將檢視歷來規範兩者關係的各種(經常無效但總是讓我們有所啟發的)嘗試,更會從中擷取教訓展望未來。我的出發點只有一個:只要所有人認真思考這場關鍵辯論的條件,改變就可能發生。而要達成這個目標,就必須多知道一點不同國家的立法與經驗。
未來並非全然悲觀,尤其在大西洋的此岸,這裡的人們仍然抱持著某種民主與平等的理想。譬如自1990年代初期開始,法國和比利時就對政黨和競選政治獻金設下了嚴格規範,有效限縮了最有錢階層的影響力。義大利和西班牙也設有獻金上限,只是金額較高。至於缺乏此類規範的國家,如德國和英國,過去幾年也努力提高透明度,降低政治人物受制於私人利益的危險。公費民主是人們多年努力而得的成果,但這套制度的哲學政治基礎與實際運作始終不曾得到充分辯論與理論化。公費民主制是很好的東西,只是並不完美,需要加以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