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捷克科技大學建築學院新建之大樓,亦緊鄰這座圖書館。科技圖書館的建築師之一、布拉格「普羅傑提」(Projeltil)建築師事務所的彼得・拉謝克(Petr Lašek),正畢業自這所大學的建築學系。今年41歲的他說,圖書館基地原來是片草地,上頭有些交叉的捷徑,通往不同系館。當他18、20歲時,每天就是在這些小路上來回,無論晴天雨天或颳風下雪。
特別的是,趁著起造新建物,「布拉格市立圖書館」也在該館一角設立分館,而所有的人本來也都可以進入科技圖書館。因此,該館中不只有科技界人士,老老少少的一般圖書借書人也常出沒。
拉謝克想留住這種不斷穿梭、與人相遇的感覺。
那感覺,「田中央歐洲巡迴展」策展人之一、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助理教授王俊雄,形容為有點「田中央」。他觀察,科技圖書館的設計團隊想將建築一樓變成室內廣場,天冷的時候每個人更能進到廣場中,四周還設有餐廳、書店、演講廳、電腦教室、24小時K書室甚至藝廊,因此非常受到師生與民眾歡迎。
這正像田中央於多雨宜蘭,不停的創造大棚架。三星蔥蒜棚、羅東的樟仔園、宜蘭火車站前之丟丟(●應為「口丟」,造字)噹森林、羅東文化工場……,這讓蘭陽平原的雨天彷彿減少了。
理性、幽默、開放的「捷克國家科技圖書館」
這棟於2009年完工的建築,造型不算奇特,處處嚴謹控制。但其實,它到處暗藏捷克式黑色幽默。
關於理性,館長史沃波塔科學解釋:立體幾何學中,在表面積一樣的前提之下,球體擁有最大的體積。但是這建築不可能真的蓋成一顆球,所以設計團隊「普羅傑提」(Projeltil)建築師事務所將圖書館修成倒角狀的方型,這讓該館依然擁有豐富可用的室內空間,他非常滿意。
另一方面,史沃波塔也坦白說,當初決定興建這棟新館時,他最擔心的不是營造費用,而是日後的年度營運費用。因此,他非常希望建築能盡量做到節能。
「普羅傑提」團隊做到了,以事先控制建物物理條件的方式。例如,雙層的外層牆壁可有煙囪效應,陽光照射時能讓底層的熱空氣往上流,降低牆壁溫度。夏日時,圖書館方會在下班前以電腦打開最高層的窗戶,冷風就能在夜間先吹入室內,白天可以少用冷氣。大會議室也做到不需暖氣,而是依靠日照與通風換氣等等來調溫。「我們真的少付了很多電費。」館長史沃波塔高興的說。
無論如何,他覺得這棟建築蓋得好,絕不只因為它省了錢。「它很透明、簡潔、不混亂,而且服務周到。」單是一樓「室內廣場」周邊的各式實用空間,即已證明。「它還很容易自我導覽、不讓人慌張,It works.」的確,當我們走在這棟擁有挑高中庭的圖書館裡,視覺死角非常少。光線、溫度、聲響、氣味皆控制的恰恰好,包括2樓地板上的七彩雲圖,也都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