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財訊》分析,允能這次降低持股,也在資金面帶來一些啟發和警訊。允能風場規畫之初為亞太地區最大的離岸風電專案融資案,也是當時台灣首座含本土化成分的風場,2019年5月底940億元資金到位時,還風光召開記者會。
根據《財訊》報導,這個案子由3家出口信貸機構、來自台灣、德國、丹麥、荷蘭、法國等19家國際專業銀行,以及5家日商能源企業共同支持;不但參與機構數量創當時國內新高,4家本土銀行—中國信託、國泰世華、玉山及富邦銀行對此融資總金額近170億元,占24%,更開本土銀行對國內離岸風電融資的先河。此後苗栗、彰化風場陸續有更多本國銀行和壽險業者參與,不過參貸金額占比仍低於3成,且公股行庫都未曾參與。
如今達德營運遭遇逆風,國內外銀行團因簽了保密協定,對本刊提問未予回應。一家外商則私下表示,該案目前只是因為工程延遲,資金才會出現缺口;但就這個案子而言,引進資金就能解決,所以對投資人來說,案子還可以繼續走下去,而道達爾是法國市值最大的公司,由它承接,應更沒問題。
他說,外界憂心的是漁民持續的抗爭,堅持不要漁業補償,而政府至今尚無能力解決。他坦言,外商來台灣做離岸風電都用專案融資方式,槓桿都算得非常精準,工期一延緩就會影響現金流,現在看起來第1期一定趕不上,第2期2026年到2035年更難達到10GW(10億瓦),屆時資金需求會更大,再不積極處理,外商可能要重新評估投資台灣。
離岸風電 公股行庫局外人
此外,雖然政府離岸風電產業政策很明確,但目前還是以外商為主,本地銀行參加很少,公股行庫更是幾乎沒有參與。「外商不可能無限制、無限期支持台灣,國銀也應該動一動,如果只靠外商繼續玩下去,這個案子還好,其他的就很難說了。」他表示,外商胃納量有限,也有授信集中度、產業集中度風險的考量,公營行庫不應該繼續置身事外。
《財訊》報導指出,在國外,永續投資、ESG投資已成主流風潮,再生能源、減碳產業雖然都是新創,但已衍生出很多元的籌資機制,像是專案融資、特殊目的公司(SPV)或是現金流融資。他建議本國銀行應該更主動學習專案管理和資金籌措的機制。他並提醒:「台灣的國家融資保證機制、信用保證基金仍然很被動,達德案後,政府應該要有警訊,積極發展這塊。」(延伸閱讀:離岸風電建設進入黃金10年 哪些台廠吃到這波兆元大商機?)
屋漏偏逢連夜雨,最近台灣疫情轉趨險峻,歐洲不少工作人員開始返鄉,恐怕也會影響台灣風場開發的進度。如何在依循法規的情況下,如期、如質、如度地達成綠能目標,對官民都形成考驗。(延伸閱讀:解封潮來了!200兆報復性消費 帶動全球經濟成長)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財訊,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文/洪綾襄、孫蓉萍
責任編輯/周岐原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