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樑堅觀點:觀光餐飲業的疫情求生術

2021-06-27 06:40

? 人氣

新冠肺炎疫情升溫,許多行業受到衝擊,其中觀光休閒餐飲業、小吃業更是首當其衝。(資料照,顏麟宇攝)

新冠肺炎疫情升溫,許多行業受到衝擊,其中觀光休閒餐飲業、小吃業更是首當其衝。(資料照,顏麟宇攝)

新冠疫情的衝擊已從非常態變成常態,未來生活形態、產業模式、休閒觀光將如何變化,一切茫然未知。其中觀光、餐飲、小吃業很容易受到環境變化的影響,在這一波疫情衝擊中,更對前景感到茫然,很多事都在盲目中摸索,最後可能脫離不了窮忙的窘境。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109年觀光休閒餐飲小吃業在疫情剛開始時,受到的衝擊已讓業者相當難過,接著110年5月疫情考驗,又配合政府更嚴格管制作為,打擊強度更高。政府禁止入內用餐,民眾不敢外出旅遊,造成觀光餐飲業營收大減,但員工薪水及店租都要負擔,家庭開銷支出、銀行貸款本金及利息要按期繳交,這些都是要面對的生存壓力。

若干業者已做好轉型,在外送、外帶及電商經營展現不錯的成績,因此衝擊影響相對來得較小。但有些本已休養生息,好不容易從去年驚濤駭浪中解放出來,結果又要經歷這一波的冰凍期,一旦盤點自己的現金流量不足,就會面對高度的經營壓力,甚至關店的無情評估。

政府紓困補助只是杯水車薪,面對無法預測的疫情變化,企業經營要有危機處理能力,要能超前佈署,做好準備及應變,在此僅對相關產業提出幾種建議。首先餐飲業方面,製作便當及快速轉變外送服務餐飲已成新業態,但必須要做好產品開發、盤點既有食材如何轉換服務樣態及作法,讓「非即食」餐飲也能有誘人口感及風味。外帶外送若搭配運送時間而有簡易調理及特別烹飪作法,也應說明告知,以爭取客戶的認同,如王品及瓦城即有相關調整機制。

餐飲業也可積極開發菜色,推動共用廚房以降低租金負擔,或開發冷凍調理食品,創造新客群。也不妨思考既有人力如何轉換工作內容,協調員工彈性工時,降低薪資支出。

在飯店的經營方面,既有人力可調整做其他面向收入之開發,如管家清潔服務、便當製作、外送服務、桌菜配送、到府烹飪指導(如大廚到我家)、大廚網紅直播、轉型商辦承租等。另外要思考未來人力之精簡及經營主軸,如晶華之遊輪飯店服務案例就值得學習,而培育員工成為多功能直播主、發展網紅經濟等多功能角色,也值得開發。

攤販及小吃業者因結合外送及外帶服務,做好便利性包裝設計,研發新產品及菜色,滿足客人之需求。此外可以利用這一波的服務型態轉型機會,將科技服務技能導入基層餐飲服務。

就政府部門而言,除了扮演「及時雨」的薪資及營運補助,降低公有及委外場租、減免稅捐外,如何協助業者轉型創新,也是責無旁貸的工作。諸如協調金融機構延緩銀行貸款本金及利息的償還,設定緩衝期,由政府提供保證及利息之補貼,使其可以渡過難關。

其次應提供新創基金,鼓勵業者提出創新經營之計畫,協助業者積極轉型,如推動智能旅館、跨業結盟之共同合作,以及研發飯店之創新營運服務型態,讓業者可以找到新的營運定位及生存突破利基。在疫情緩解後,開辦教育訓練課程及提供創新輔導團,協助企業轉型建立新觀念、開發新產品,滿足顧客需求,如數位轉型、電商經濟、網紅服務、創意行銷、外送服務、料理研發等,並委由法人、學校或相關機構,建立培訓課程,來讓業者觀念轉變,創新能力提升,增加數位力,並且也提供教育訓練期間之薪資補貼,以鼓勵業者、主管、員工的加入。

疫情在考驗人性的道德面、企業主的良心以及接受創新改變的意志力,更是政府可以發揮協助企業轉型輔導的最佳推動時機。唯有產、官、學大家一起腦洞大開,企業主管及員工匯聚共識想出解決的策略,才能達到「自救及獲救」的雙重面向。

*作者為義守大學財金系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