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德國政壇元老:「孤立中國」想法荒謬,「道德外交」注定失敗

2021-06-27 12:00

? 人氣

2018年10月5日,德國前總理施洛德(Gerhard Schröder)與來自南韓的金素妍結婚(AP)

2018年10月5日,德國前總理施洛德(Gerhard Schröder)與來自南韓的金素妍結婚(AP)

德國前外長費雪認為,孤立中國的想法是荒謬的,西方早該認清事實,中國不會因為融入全球經濟市場變得更民主。費雪當年的政壇搭檔、德國前總理施洛德則強調,以道德導向的對華政策注定失敗。這兩名德國前紅綠政府首腦皆強調與中國對話及合作的必要性。

德國即將於九月舉行大選,迎來聯邦政府換屆。在後默克爾時代,無論是綠黨或自民黨參與執政,德國的對華政策很可能出現轉變。隨著各大黨派先後發布競選綱領,德國未來的對華政策的模糊輪廓開始成型。值得關注的是,德國前紅綠聯合政府的兩名首腦施洛德及費雪近日先後對德國對華政策發表觀點。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綠黨籍政治家、德國前外長費雪(Joschka Fischer)6月21日在美國智庫雜志《評論匯編》(Project Syndicate)上發表文章「本世紀最不需要的東西」指出,美中正進入一場類似美國和蘇聯在20世紀下半葉發生的冷戰,這樣的情形在七國集團峰會後更是顯而易見。但他認為,冷戰這個類比具有誤導性,在今日的全球背景下,人們無法承受另一場制度性衝突的代價。

人們無法承受另一場制度性衝突的代價

文章寫道,西方與中國之間如今的情形全然不同。「雖然中國共產黨稱這個國家為『社會主義』以賦予政治壟斷合理性,但沒有人會嚴肅看待這個標籤。中國與西方的區別不是對私有財產的立場差異,而是它的一言一行都是為了鞏固一黨專制。自1970年代末鄧小平改革以來,中國確立了兼顧市場和中央計劃、國有和私有制度的混合模式。共產黨就站在這個『市場列寧主義』模式頂端。」

費雪指出,中國制度的混合特徵正是成功原因,其科技和經濟有望在2030年左右超越美國,這是當年的蘇聯無法比擬的。他因此提出質疑,「如果今日的制度性競爭與冷戰時期不同,那麼冷戰2.0又是什麼?是迫使中國變得更加西方和民主,抑或只是為了遏制中國的力量並在科技上孤立它(或至少減緩其上升速度)?若西方達到其中一個目的,然後呢?」

誰能提供局勢所需的領導力和能力

這名德國前外長認為,在合理的代價範圍內,上述目標都無法獲得實現。「中國擁有14億人口,他們獲得全球認同的歷史機遇已經到來。鑑於中國的市場規模以及經濟相互依存關係,孤立中國的想法是荒謬的。」

他指出,西方國家早就該認清事實,中國不會因為經濟發展以及融入全球經濟就變得更加民主。

費雪預測,21世紀的特徵不會回歸大國政治,新冠疫情迫使人們將眼光放長遠,這只是迫在眉睫的氣候危機的序曲,世界大國必須為人類福祉擁抱合作。「在此背景下,誰佔上風不是通過傳統的大國政治來決定,而是取決於哪方勢力能提供局勢所需的領導力和能力。與過去不同,冷戰只會加速而不是防止共同的毀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