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的生死功名簿 記錄企業碳足跡
「循環經濟可以帶動減碳逾50%。」彭裕民指出,從原料開採過程,例如化石原料可以製造成化纖,使用什麼染料,最後製成衣服,這過程中排放多少碳,衣服穿過之後,如何回收再利用,未來都要仔細設計與盤點碳足跡。如果企業減碳額超過自己的排碳量,可以賣碳權,賺取碳匯。
彭裕民指出,「近年台泥積極減碳,與工研院簽下20年合約,最終目標是達成零碳。」傳統生產水泥的原料要挖山開礦,現在可以從煉鋼廠、煉鋁廠的爐渣或焚化爐的灰燼加以提煉製成水泥,把廢棄物循環再利用,粗估每年可以減碳50萬公噸。不過,這項新嘗試須要政府放寬法令限制才可行。
為協助台灣企業減碳,工研院成立「淨零永續策略辦公室」,由彭裕民擔任召集人。他指出,工研院彙整900多項原料和製程建立一個資料庫,每項原料與製程可以計算出碳足跡,協助企業減碳。工研院協助一家廠商外銷歐洲金屬製品,透過這個資料庫選出低碳材料,結果成功減碳30%。
全台老舊冷氣耗電量高 應加速汰換
近年台灣出現高溫的日子越來越多,夏季越來越長,氣溫不斷創新高,冷氣的使用量也增加。政府補助冷氣汰舊換新,市面銷售的冷氣屬1級能效者達7成,不過,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指出,目前最大問題是全台灣9年以上老舊冷氣仍有4成以上,許多人不清楚,這些高齡冷氣耗電量比新冷氣高出5成,應該加速汰換。
對於租屋族而言,冷氣機通常是房東的財產,租屋族無法任意更換。趙家緯建議,政府應該推出措施加速這些9年以上高齡冷氣機的汰換,同時透過租屋平台協力計畫,要求房東揭露房屋內冷氣的能耗等級,讓民眾在租房子之前有心理準備。
依環保署統計,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占總排放量近2成,僅次於製造部門。「台灣淨零行動聯盟」於6月初成立,由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結合中鋼、中華電、日月光、台積電、鴻海等13家企業組成,承諾2030年辦公室據點達到淨零排放,2050年生產據點達成淨零排放。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指出,辦公室據點溫室氣體排放量比工廠少得多,比較容易達成,未來10年是全民學習減碳的關鍵期。
「台灣的建築法規未隨時代更新,蓋出來的房子不符合歐美節能減碳潮流。」簡又新感嘆,「政府應該帶頭節能減碳,在公共工程方面如車站、大樓、橋梁等,應符合最新的能耗標準,不能老是只求最低標。」
(延伸閱讀:淨零賽局2》2050淨零排放就靠減碳4招,9成綠電、禁燃油車都是嚴酷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