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中國發展形勢,願意回流中國就業市場發展的出國留學生成為「海歸派」,然而面對國內就業市場的激烈競爭,海歸派過去的「鍍金」身分不再。隨著中國本土畢業生英語能力不斷提升,甚至比海歸派更能認同、更熟悉中國企業文化,在專業技能和學歷相當的情況下,海歸派的職場優勢大減。
中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最新發布的《中國留學回國就業藍皮書》調查顯示,近十年的海歸派回流母國人數不斷增加。這群海歸派年齡分佈在22~34歲區間的,占全部留學回國人員的95%,接近7成的回國人員年齡分佈在22~26歲之間。
藍皮書顯示,海歸派的學歷主要是碩士,占63%,30%取得了學士學位,具有博士學位的人僅占6%。整個海歸群體,以商科和社會科學為大宗;博士則以理工科為主,如生物、電腦、物理化學、醫學等。
海歸派起步心態:不願低薪、不願委身、想做中高管理層
多數海歸派對薪資期望相對高,認為花了上百萬學費取得外國學位,薪資自然要高才相襯。然而實際就業行情,具有博士和碩士學位的海歸派,月薪主要在5千~1萬人民幣(約2萬5千~5萬新台幣),而本科和專科畢業的留學生大多數在月薪5千人民幣(約2萬5千新台幣)以下。而且,薪酬和性別存在一定的關係,隨著月薪的提高,女性的比例也逐步下降。
另一份調查-《2014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結果顯示,約96%的海歸都有拒絕工作錄用的經歷。高比例是因為不滿意收入(62.7%)、發展路徑(35.7%)、晉升空間(34.5%);其他影響因素則有不適應企業文化、不滿意工作崗位、工作地點交通不方便及專業無法對接等。
憧憬「一回國即可做管理者」亦是業界對海歸派的評價。陸媒曾報導,41%的海歸希望做執行層的職位,38%人希望做中層管理者,還有15%的人期望做到決策層,肯低就於基層崗位者僅剩下6%。資深人力資源專家段冬也曾建議,海歸派找工作時不要一味想要領導別人,從基層做起,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海歸派vs.本土派 誰技高一籌?
海歸派vs.本土派,將兩者放在同一天秤上比較,優勢各異。分析認為,海歸派學生從申請出國一路到在外學習,必須從規劃到實踐一路自理,規劃力較強;再者,因歐美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不同於中國國內,外國重視討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練成學生能從多種角度看問題,提升創新和創造力。
海歸派比本土派更熟悉西方企業的文化和管理模式,若能做到中西文化兼通,將是一大優勢。新通教育留學項目總監鄒肇煌表示,當兩位員工具備同等條件的前提下,中國企業在選擇中高層管理人員時,一般會優先考慮擁有出國留學背景的人才,「發展後勁大」。
不可小覷的是,中國每年7百萬畢業生源源不絕湧出校園,步入職場,其競爭激烈可想而知。比起海歸派,本土畢業生最大的優勢即「深諳中國企業文化和市場需求」。中國市場變化之快,流行、需求、通路都不斷變化,本土派能夠同時是「業者兼消費者」,對企業來說效益大。此外,中國社會強調的「人脈」、「職場倫理」和「潛規則」,讓本土派的優勢在此更加凸顯。
不論什麼派 拿出實力最實在
海歸派近10年的優勢貶值越發明顯,外國學歷氾濫,含金量降低;許多學子在外只跟同文化背景的人群聚,對外國社會根本沒有深入認識,外國人脈也未好好建立。不論什麼派,社會新鮮人得看見中國人資市場已可見用人方向調整,不再學歷至上,最看重的還是實際工作表現。中華英才網人力專家表示,「全方位拓展自己的職業技能和綜合素養,如此才能在職場中站穩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