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與美中對立
美台此次TIFA會議之後,美國共和黨參議員盧比奧(Marco Rubio)公開了與民主黨參議員華納(Mark Warner)和40名跨黨派參議員聯名寫給美國貿易代表戴琪的信。
信中寫道:「台灣是美國的第十大貿易夥伴,超過了印度、法國和義大利等人口較多的國家,而且是美國農產品的第八大市場。它擁護高標凖的勞工權利和環境保護。我們都有信心,與台灣談判達成的協議可以作為一個高標凖自貿區的典範。」
信中還表示:「除了商業和投資,台灣已經證明自己是美國的真正朋友,也是一個充滿活力的民主榜樣。」
「與台灣的貿易談判也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保持美國在該地區的經濟影響力,減少台灣對中國的依賴,對於確保該地區保持自由和開放至關重要。」
在美台TIFA會議之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反對中國建交國與台灣商簽任何具有主權意涵和官方性質的協定,要求美國停止與台灣開展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慎重處理台灣問題,「不向台獨勢力發出任何錯誤的信號」。
台灣是美國第九大貨物貿易夥伴
主導TIFA對話的美國在台協會自稱是非營利性民間機構,但根據1979年通過的《台灣關係法》,美國總統或政府機關所執行的有關台灣的計劃活動等,都通過該協會完成執行;其大部分運作經費也由美國國務院提供,因此發揮著大使館的作用。而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也發揮著同樣的功能。
美國貿易代表處的公報稱台灣是美國的第九大貨物貿易夥伴, 不同於美國參議員們聯名信上的第十,但美國貿易代表處也強調台灣作為「民主夥伴」的重要性。
拜登政府自今年年初開始,對中國的政策與前任特朗普時期相比顯得稍有緩和,並安排在阿拉斯加舉行了美中外交官員的高級別會談,但在美國國會層面對華強硬的態度持續。
美國參眾兩院不斷提出針對中國的議案。繼美國參議院提出《戰略競爭法案》後,最近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審議長達400多頁、被簡稱為「老鷹法案」(EAGLE Act)的《確保美國全球領導地位及參與法案》(Ensuring American Global Leadership and Engagement),其中不少涉及台灣的內容。
法案認定台灣為美國印太戰略重要一部分,並表態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社會的意義、支持美台擴大經貿關係等。有媒體報導稱,法案中有意指示美國國務院將台灣派駐美國的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台灣駐美國代表處」,預示美台關係將在實質上進一步深化。
中美自1971年建交的50年當中,中國一直強調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問題」。中美競爭日趨激烈、全面鋪開的背景下,美國從國會到政府層面對台灣的重視,將會對中美關係造成什麼影響,是許多觀察人士極為關注的問題。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今年5月曾刊發封面文章,稱「台灣是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
台灣與美中貿易對比
過去幾十年,台灣對大陸的貿易依存度不斷攀升。台灣財政部2020年年底公布的「海關進出口貿易初步統計」資料,出口中國大陸貨物佔比創歷年新高,達43.8%,總額達1514.52億美元。
台灣財政部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5月台灣對大陸出口總額同比增長三成,為156億美元,佔5月總出口額的42%。
台灣5月對美國的出口也增長了27%,但總額為54億美元,僅為對大陸出口的三分之一。
台灣為了降低對中國大陸的經濟依存度曾出台過包括「南向政策」、「新南向政策」等在內的辦法,但爭取出口多元化的努力近年來成效甚微。
正是因此,本次美台重啟TIFA對話,被台灣視為對外貿易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