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輪》選摘(4):東方鐵達尼是二手船也是逃難船

2014-12-29 05:10

? 人氣

太平輪只是一艘二手船。(圖為電影太平輪宣傳劇照)

太平輪只是一艘二手船。(圖為電影太平輪宣傳劇照)

在世人眼中,一百年前鐵達尼號的沉沒是一場世紀災難,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但對於華人來說,只知道鐵達尼號的電影熱潮,

卻忘了自己的歷史中,也曾發生太平輪沈船事件,一樣可歌可泣。

太平輪,一艘原本破舊的二手貨輪為何會成為遠渡重洋的逃難船?

數不清的謎團伴隨著混濁的海水吞噬了上千人的性命,

沒有太多人願意細究原因,也沒有人關心太平輪事件在歷史中的價值。

她的價值,在於反映了國共內戰時期,人心不安盡想外徙的背景,

她的價值,在於連結了大陸與臺灣兩地血脈相連的家族故事,

在兩岸大遷徙的年代,太平輪的悲劇是海上交通意外,

同時也見證了,動亂世局裡,最卑微的人民的命運。


(與太平輪相撞的建元輪/中國軍艦博物館官網)


大時代的亂世遷徙潮

走過兩岸大遷徙時代的人們,從大陸到臺灣,只有搭飛機或搭船兩種選擇。搭飛機的人是幸運的,飛機載客量限制嚴格,而且來臺所需的飛行時間並不長,就算真的擁擠,只消忍耐幾小時便能安然落地。

搭船來臺則反之,或大或小的船,必定擠到人滿為患,航程最少都得花上一整天;人與貨物混處,暈船的人吐得亂七八糟,船艙裡衛生環境極差,甲板上也沒好到哪裡去,風吹日曬或雨淋,全都看老天爺臉色,還有挺著大肚子的孕婦,等不及船著陸,孩子就在船上出生了……輪船對經過這個年代的人們,絕對懷有特別的情感與深刻的記憶。即使如此辛苦,他們還是帶著祖傳的家當,離開家鄉,來到臺灣。除了希望遠離戰火,這塊未知的寶島也賦予了他們無限希望與可能。

一九四八年,往返上海與基隆的船隻十分頻繁,主要為中興輪船公司的「中興輪」、「景興輪」、「昌興輪」等十數條大船;海鷹輪船公司「海鷹輪」、「海牛輪」、「海羊輪」、「海馬輪」、「海球輪」等主要五艘輪船,除了上海與基隆,這五艘輪船也航行至高雄。另外還有復興航業與中國航運等多家輪船公司,除了內陸航線的船隻,大多因為被國民黨徵用為軍用運輸船,而穿梭於海峽兩岸之間。

中聯公司和這些船公司一樣,擁有往返於上海、基隆的輪船,一艘是澳洲產的「華聯輪」,另一艘是加拿大產的「安聯輪」。一九四八年七月,中聯公司讓「太平輪」加入了他們的行列。

當時聽到我們在製作「太平輪」的紀錄片時,經常會有人問:「為什麼選『太平輪』而不是『江亞輪』?」提到中國近代船難,「江亞輪事件」絕對比較「有名」:論傷亡慘重,江亞輪是太平輪的兩倍;論陰謀說與報導性,因巨爆而沉沒的江亞輪有更多故事──那為什麼選擇太平輪呢?

其實,我們並非刻意選擇。我們只是希望連結一九四九年的大陸與臺灣,這一段兩岸動盪的遷徙歷史,而江亞輪是行駛上海到寧波的航線,太平輪這艘客貨船,才有在上海與臺灣基隆來去。太平輪成了連結大陸與臺灣的其中一條線,她的沉沒,不但斷送這條連結,同時斷送一整船原本要遷徙來臺的人民,未來生命的光明。

兩岸的華人提起鐵達尼號多少略知一二,可是問起太平輪,只論「聽過」的華人都沒幾個,這就是華人面對歷史的冷漠態度。我們的歷史太長、我們的歷史太亂、我們的歷史在模糊地帶常常被忽略。

「沒辦法,那時候是個亂世。船上頭的全部都是中國人,誰希望離開家鄉?」張和平是太平輪罹難者家屬之一,她的父親張漢,就在一九四九年的那個冬天,搭上了最後一班的太平輪,從此與家人天人永隔。她說這句話的時候,充滿了無奈,以及幾乎難以察覺的感傷。

是啊,誰希望離開家鄉?好不容易打完了以為會持續到永遠的對日抗戰,自家人竟然關起門又打了起來。人民顛沛流離,由北往南逃,又不知道從哪兒聽說,只隔一彎海峽的臺灣是個好地方,離戰火最遠,起碼是個可容避難的世外桃源,當官的跟小老百姓都一樣,全一窩蜂拿金子去換一張破船的船票,沒金子的想盡辦法要偷補上船位。人們只想著要走,能夠離戰火多遠,就走多遠,即便眼下停靠在上海黃浦江邊的太平輪,看起來又老又破,卻也只能靠她航向寶島臺灣了。

*作者為《驚濤太平輪》紀錄片總製作人。本文為《太平輪──亂世傳奇真相》第三章選摘。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