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從關渡宮出發,穿越關渡平原抵達北投,再至社子島,並沿大龍峒、大稻埕進入台北市區,抵達華山文創園區時,大約要走上20公里的路程。跨年夜的那個周末,冷空氣來襲,北台灣是濕冷的14到15度,在這樣惡劣的氣候環境下,什麼人會打算連著3天露宿路邊、徒步走完這20多公里的旅程?
由「野青眾」發起的「百野遶境」遊行,就是這樣一個瘋狂的故事。
從關渡到華山 徒步走出信仰的一百條路
野青眾由莊奕凡領軍成立,意指「在野青年」,在2016年因自發參與藝術街遊「白晝之夜」而正式成軍,並於當年跨年夜號召了第一次的百野遶境,由雜耍藝人、即興樂手、現代舞者等藝術家組成的隊伍,簇擁著巨大的紙雕裝置浩浩蕩蕩走上台北街頭。
今年的百野遶境以「信仰的一百條路」為名,29日晚間在關渡宮登場,參與者們連著3天徒步走到華山大草原,迎接2018的到來。經歷了1年的沉積,此次遶境的組織、規模都更加縝密,在下半年的籌備過程中,野青眾除了例行的內部會議,也定期於永福橋下舉行聚會吸引支持者加入,而活動募資計畫,則於11月在嘖嘖平台上線。
最初講起計畫時,莊奕凡曾說過,今年想要有別於去年的視覺呈現,讓大家放下跨年期間的各種活動,在3天的旅程上跟自己反覆對話;他認為,跨年是現在台灣最多人在做的事,而這當中卻沒有什麼本土元素,因此想做一個台灣本土的跨年,結合藝術、嘉年華,以及民俗文化,所以才有了百野遶境的誕生。
募資宣告失敗、首日人數不如預期 「那時候超絕望的」
然而,募資成果差強人意,瀏覽嘖嘖平台網頁,最終以不到萬元的金額坐收,募資宣告失敗。野青眾團隊也坦承,一開始最低的募資項目,回饋內容是讓人來百野遶境幫忙,但要人付錢當工作人員是件很奇怪的事,此外團隊內對於募資、宣傳的模式也不夠熟悉。
租一台遶境的民俗藝閣車,就算是友情價一天也要2萬,3天下來器材、舞台、文宣大大小小開銷共計花了20多萬。莊奕凡說,最後也是靠大家丟錢、互相幫忙才撐起來的。
時間在忙碌與跌跌撞撞間飛快流逝,12月29日到來,野青眾扛著轎子來到關渡宮,進行拜廟儀式、表演後便就地紮營過夜,真正的徒步行走,在第2天登場。但12月的關渡平原寒風冷冽,第2天一早出發時隊伍不過30幾人,與最初的百人構想落差甚大,莊奕凡苦笑坦承,「那時候心情真的超low、超絕望的」。
遶境氣勢開低走高 藝術陣頭驚艷廟埕
然而第2天之後開始漸入佳境。由藝閣車開道的隊伍在抵達北投慈后宮後,來自各方的表演團體、參與者們慢慢聚集加入,而在穿越社子大橋、進入社子島後,遶境的氣勢一步步地攀升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