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全球計程車行都怕的App

2014-02-27 14:18

? 人氣

一家來自矽谷的新創公司,靠著一款App改變了全美出租車產業,這家公司讓Google、亞馬遜掏錢投資,更讓最新一期的《彭博商業周刊》以封面故事撰文介紹。它是讓不少政商名流大為讚賞、卻也讓為數眾多計程車業者懼怕的──Uber。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成立不到四年的Uber,創辦人兼執行長卡拉尼克(Travis Kalanick)只有三十七歲;但《彭博商業周刊》形容它是「智慧型手機時代最令人愛恨交織的新創公司」,用戶喜愛它的可靠和迅速,卻也激怒傳統計程車司機。

去年八月,Uber完成最新一輪三.○七億美元的融資,讓這家公司的目前估值已接近三十五億美元;過去三年多來,Uber的「黑頭車」開進全球逾七十個城市,外界估計光是去年一整年,全球營收便衝破十億美元。


乘客評分 淘汰最差的五%司機

只要在智慧型手機下載Uber,連結信用卡資料後,使用者只要在想叫車時,點一下圖示,一輛黑色賓士車就會在五分鐘之內開到使用者面前。特別的是,Uber司機會在乘客上下車時幫忙開門,車上備有瓶裝水;在抵達目的地的那一瞬間,Uber會自動從信用卡扣款,乘客完全不必掏錢包。就像Uber台灣區總經理顧立楷所說:「Uber提供一個美好的搭車經驗,是一種更好的生活方式。」

說起Uber能在全球不同城市引領風騷,顧立楷點出:「交通不便,是每一個大城市都會遇到的痛點。」在台北市,每天大約有一百萬輛次的計程車,「市場一定在,只要抓住這塊餅很小的一部分,我們就能獲利。」顧立楷自信地說,根據Uber過去幾年在全球各城市推廣的經驗,在任何城市營運超過一年,就能達到穩定獲利。

然而,叫車App在台灣不是什麼新鮮事,大家也都非常習慣在街上攔「小黃」;這樣特殊的市場生態,讓Uber在一三年八月進入台灣時,踢到一塊大鐵板,「費用過高,幾乎是每個使用者共同的抱怨。」顧立楷不諱言。

很快的,Uber在八月底做出調降費用的決策,把與計程車價差從原本的二.二倍縮小至一.五倍,「調降後,每日使用人數成長了兩到三倍。」顧立楷說。

有了使用者口碑與人流,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更多的優質司機與「黑頭車」。在台灣,Uber的作法是與當地車行合作,拆帳比例約二比八。「我們提供的就是一個服務平台,車和司機都還是由車行負責,但我們會事先面試、篩選。」

在卡拉尼克眼中,Uber與一般的計程車行不一樣,「多數的計程車行不重視客戶服務,因為他們主要的收入來源,是把車借給司機。」但Uber更重視的是使用者體驗。Uber設有評分機制,乘客可以幫司機評分(一到五顆星)。「以美國為例,只要是星等落在最後三%到五%的司機,就會被淘汰。」靠著每一位乘客的嚴格把關,確保Uber司機的服務品質。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