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政府與反對派在瑞士的日內瓦進行和談,並無取得任何成果。內戰踏入三週年,使敘利亞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難民國家,預估今年底將達四百萬人,兒童恐成為「消失的一代」。世界宣明會等機構為難民兒童提供教育。
十歲的Shamaa來自敘利亞。八個月前,她和家人在身無分文下逃到約旦邊境,並在位於沙漠的Zaatari難民營與五萬名來自敘利亞的難民同住了三個月。其後Shamaa一家來到約旦北部的大城市Irbid,在尋找容身之所時,一名房東向這名十歲的小女孩說:「不,妳回敘利亞。他們(軍隊)早應把妳殺掉。」Shamaa形容這段日子,她的生活過得很艱難。
Shamaa的故事不過是冰山一角。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古特蕾斯在二月份的聯合國大會上表示,敘利亞人成為難民的數目高達接近二百五十萬,將超越阿富汗人,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難民社群。他亦指出,敘利亞在爆發內戰前,曾是收容最多難民的國家之一。聯合國預測,敘利亞難民數目至年底或增至四百萬人。
隨著突尼斯在二零一零年十二月爆發動亂,示威活動在其他阿拉伯國家亦此起彼落,掀起「阿拉伯之春」的革命浪潮。二零一一年三月十五日,有人透過社交網站號召群眾以「憤怒日」名義示威。當地政府採取武力鎮壓,流血衝突更演為內戰。內戰期間,敘利亞政府被指以生化武器向反對派發動攻擊。根據路透社提供的數據,截至二零一四年二月,已有超過十四萬人喪生,其中包括逾七千名兒童。
內戰造成大批敘利亞難民遷徙至鄰近的阿拉伯國家,以黎巴嫩(九十三萬四千八百九十五人)的數目最多,其次是土耳其(六十一萬二千八百二十六人)、約旦(五十七萬六千四百二十八人)、伊拉克(二十二萬二千五百七十四人)和埃及(十三萬四千二百五十五人)。
根據國際特赦組織提供的數據,百分之九十七的敘利亞難民聚居於以上的阿拉伯國家。其中,敘利亞的難民數目更令黎巴嫩和約旦人口分別增長百分之十九和百分之九。
由於這些國家的氣候較為極端,而難民聚集的地方多是荒蕪的市郊,所以尋找居住地方是他們面對的最大難題之一。
四十八歲的Khalil Ibrahim來自敘利亞第二大城市阿勒頗,他曾為當地一間工廠任保安員,並於去年在工廠附近為自己一家興建房子。他說:「我花了二十年時間努力工作,為的是給自己和家人一個容身之所。而內戰期間,一夜的砲擊將房子、工廠和我們擁有的一切化為灰燼。」他們一家只能在阿勒頗露宿街頭,然而,他卻總是無法入睡。他表示:「我家人的安全讓我擔憂得連眼也不敢閉上。」他決定舉家離開敘利亞,並在國際移民組織的幫助下來到伊拉克北部的Basirma難民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