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晚間,馬政府拍板核四實質停工,28日一早,經濟部長張家祝便說,如果核四不商轉,核一、二、三如期除役,若全部用天然氣取代,電價應該會漲到4成以上,「但如果燃料價格再漲,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事實上,根據台電算法,全民漲電價的原因還不只因為採用原料價格較高的替代能源,還要幫台電吸收核四停工而產生的賠償損失和蓋廠利息攤提。最後到底漲多少?台電發言人李鴻洲表示,「還在算。」
根據台電統計,2013年全台平均每戶家庭每月電費834元,按張家祝漲4成說法換算,每戶家庭每月要多支出333元左右,每年要比現在多負擔4000元。
核四龐大建廠費、違約金、利息支出等,已成一筆爛帳,光是建廠費從2000年第一次停工的480億元,已經追加到2800餘億,14年暴增了將近5倍,不僅拖垮台電財務,台電也打算讓全民部分分攤這筆費用,更讓民眾荷包大失血。
經建會也跳出來預言,在不用核電之下,到2019年時,經濟成長率將下降0.52個百分點,失業者大增近2萬人,意指核四停工也會把全國未來的經濟前景賠進去。
14年前預言並未成真
缺電危機沒發生,電價沒漲還調降
政府與台電對核四的保衛戰,始終建立在「數字預言戰」之上,包括限缺電程度、經濟成長率、失業率、電費調漲,以及因漲電費而連動的物價指數上漲。
兩大數字預言戰的高峰期,是在2000年10月前後,以及2013年江內閣拋出核四公投這一顆「魔球」至今。然而,許多預言並未實現,讓各界對政府與台電預言,開始懷疑。
主張興建的國民黨政府下台前夕,時任經濟部次長的尹啟銘表示,在2010年前,台灣地區至少新建28座半導體廠,需要半個核電廠供電,如果電力無法接續,將使台灣產業發展面臨斷層,北部將有大缺電危機。
但根據經建會統計,2010年台灣半導體代工服務產值占全球7成,不僅沒有面臨斷層問題,還在全球有重要一席之地。
2000年10月,台電也算過把核四建廠已花費的480餘億元損失,由全民漲電價分5年攤還,預估到2005年,電價將調漲5.49%。
但回顧這五年平均電價,卻是從每度2.1133元,逐年降價到2.0533元。
唯一預言成真的是經濟指標,但起因並非核四。2000年經濟成長率僅5.77%,隔年更驟降至負2.17%。是因為網路泡沫引發全球經濟大衰退。
第二次數字戰登場
電力缺口,說法天差地遠
現在,第二次數字戰正在開打。例如台電預估2021年將出現限電危機,經建會預估5年後實質GDP將減少、物價將上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