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和平組織今(16)日公布台灣第一個海域微塑膠分布調查結果,發現台灣南北海域都遍布塑膠微粒,而這些塑膠微粒最後恐怕會經由食物鏈進到人體,引發食安危機。
綠色和平海洋專案主任顏寧表示,海洋食物鏈中被當食物取食的浮游生物體重、大小與微塑膠相當,當魚、蝦等海洋生物吃浮游生物時,恐怕也吃下微塑膠,然後人類又吃下水產,曝露在食安風險下。
綠色和平去年底基隆外海和高屏地區打撈微塑膠。顏寧表示,在打撈到的18筆資料中,以基隆海域一次撈到409個微塑膠最多,若換算成納水量2500公噸的奧運標準泳池,等同一個泳池就含有78.8萬個微塑膠。
先前綠色和平組織在澎湖淨灘時,也清出多達1萬個寶特瓶和3噸重的垃圾。顏寧表示,打撈到的微塑膠,以日常使用的食品包裝容器、餐具和塑膠片的比例最高。
綠色和平組織呼籲環保署、衛福部應該對台灣海域周邊微塑膠含量進行更完整的調查,並對水產是否受污染,進行食品安全檢驗分析,也希望民眾減少使用塑膠器具,以改善海洋生態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