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正逢多事之秋,投資人原先以為揮別肅殺的7月能夠稍作喘息,但從騰訊的下場來看,結果顯然並非如此。
這家科技巨頭的股價於今年2月18日以773.9港元創下歷史新高,此後便在烽火連天的環境一路崩跌,若以7月28日低點422港元計算,期間最大跌幅高達46.55%,近乎腰斬,隨後雖然迎來反彈,這兩天卻又因為黨的一句話,股價再度陷入深淵。
當然,騰訊未必就此垮台,只是當前受到政策衝擊引發恐慌殺盤,本月中旬即將公布的財報或許也能證明,市面上比騰訊還會賺錢的公司還真沒幾家!
但說到底,中國近期利刃出鞘,眾多網路科技公司都被殺到見骨,在外界看來,監管機構頻頻打壓這些「超級明星」,無異於搬石頭砸自己的腳,究竟所為何來?
對於中國當局而言,擁有社交媒體、電子商務和其他消費網路公司雖然不錯,但是一個國家的強大,不必倚靠網路遊戲、叫車及群聊軟體,而是最先進的半導體、電動車電池和電信設備,如此一來才能保持中國的製造能力,並且實現不再仰賴外國供應商的自主性。
《華爾街日報》分析,歷史上大多數國家在發展過程中,製造業會取代農業,接著服務業會取代製造業。這幾十年來,像是美國、英國等最發達的經濟體,製造業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中的比重已經下降,相關工作崗位大量轉移到海外。
中國製造業在國內GDP占比雖有下降,但還是處於26%,這是所有主要經濟體中最高的水準,而且中國政府希望繼續維持,不會跟隨其他國家邁向去工業化的道路。
習近平去年在黨刊《求是》發表的文章中有所表態,他先承認線上經濟正在蓬勃發展,中國要加快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同時,必須看到,實體經濟是基礎,各種製造業不能丟。」
《華爾街日報》原文:中國希望由製造業挑起經濟大樑,而非互聯網
世界上的政治家通常過於看重製造業,投資人卻非如此,因為多數的製造業競爭激烈,需要大量資金和勞動力,這些都是扼殺利潤的主要因素。
相較之下,一家擁有主導地位的科技公司,可以憑藉少量投資創造巨額收益,這就是為什麼Facebook的價值比美光高出11倍,員工數量卻只多了50%的原因。
然而,看在中國領導人的眼裡,消費性網路科技公司同時帶來許多隱憂,例如螞蟻集團對金融系統的穩定構成威脅,線上教育助長社會焦慮,至於騰訊這類公司的網絡遊戲則是「精神鴉片」。
現在,中國希望能夠製造最先進的技術,並且透過產業補貼及強制技術轉讓,藉此實現和西方列強平起平坐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