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麥德姆颱風來襲,全台灣幾乎都在放颱風假時,台塑越南河靜鋼廠前董事長林信義卻忙得很。這一天,他發出正式的辭職信給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副總裁王瑞華,寫信跟河靜廠的員工道別,還撥出時間打電話跟有業務往來的人報告最新動態。
當前黑洞:煉鋼廠
前經濟部長領航,幫助有限
7月7日的時候,林信義還信誓旦旦的說,在河靜鋼廠未投產前,絕對不會離開,但16天後,兩個關鍵因素讓他遞出辭呈。首先,越南513排華暴動中,林信義未估算到嚴重性,讓興建中的鋼廠處在停工狀態,停工的代價是一天損失10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3000萬元),讓台塑集團損失不輕。其次,原先承諾今年底高爐點火的支票,因為暴動難以兌現。
林信義離開台塑的傳言,從未斷過,選擇在此時下台,至少落得為暴動事件負責,漂亮離開。「台塑內部沒有人懂鋼鐵,要接替林信義當董事長的一定要懂(鋼鐵),」台塑關係企業行政中心委員王文潮說。「投資金額這麼大,董事長跟總經理都不懂鋼鐵,說起來也怪怪的,」台塑高層私下說。
話說得婉轉,卻凸顯出高達10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3000億元)的投資案,台塑內部高層卻沒有一個懂鋼鐵業,能與承包興建鋼廠的中國中冶集團做專業溝通,門外漢難免有被人擺布的風險。
台塑跨行做鋼鐵業,創辦人王永慶在世時,曾經認真研究過,最後卻找來沒有興建煉鋼廠經驗的中鋼前董事長郭炎土,聘請他擔任大煉鋼廠計畫顧問。而生產碳鋼的計畫,隨著環境改變,設廠地點一路更換,從台灣、福建漳州,最後在越南落腳。
2010年11月,台塑找來林信義當董事長,看中的是他跟日本方的關係,希望藉此引進日本鋼廠的技術與資金。林信義積極的跟日本前三大鋼廠之一的新日鐵往來頻繁,但是「日本人評估半天,沒有任何的行動,」台塑高層說。最後,台塑只好主動跟中冶集團接觸,建廠問題才獲解決。
曾當過經濟部部長、行政院副院長的林信義,在產業界、公務系統的資歷漂亮,進入台塑集團後,受王家邀請加入九人決策小組,備受禮遇與重視。細數林信義在台塑最重要的建樹,就是把郭炎土建議規畫的大煉鋼廠規模縮小,投資金額從120億美元,縮到100億美元,第一期年產量也縮減到707萬噸,減少台塑的營運成本與未來產品去化。
說起來,不論是郭炎土或林信義過去的產業經驗,對台塑越南鋼鐵建廠,實質上的幫助有限,卻還是留下一些事情需要調整。
「把人放在對的位置上,讓員工有充分發揮能力與才華的空間,才能創造具有顛峰績效的組織。」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在著作《管理聖經》中提到。而沒有把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是台塑設立越南鋼廠時學到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