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氣爆至今,仍有近三十位傷患住在加護病房。兩週內的黃金搶救期,是第一線醫護人員分秒必爭的考驗。其中,接手最嚴重傷患的高醫,如何率領團隊,擔起手術、照護的重責?
高雄氣爆後,嚴重的燒燙傷患者正經歷兩週的黃金搶救期,分秒必爭。尤其第二週更險峻,病人很可能經歷敗血症感染、器官衰竭等難關。
截至八月十三日,仍有二十九位燒燙傷患者住在加護病房,其中二十五位燒燙傷體表面積大於二○ %,是健保規定的「重大傷病」。
這些傷患分別在高雄長庚、高雄榮民總醫院、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高醫)、國軍高雄總醫院左營分院、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接受救治。
其中,燒燙傷面積分別高達七四%、七五%,存活率徘徊在一○%、二○%,最嚴重的兩位患者,由高醫燒傷加護室接手奮戰。
團隊合作 創造照護高品質
這已經不是高醫燒傷加護室第一次處理大規模的意外。早在十七年前,高雄鎮興橋發生中油瓦斯管線氣爆,造成十一人死亡、十七人輕重傷,高醫前任副校長、也是創辦燒傷加護室的整形外科教授林幸道率領團隊,擔負照護重責,並搶救回好幾位大面積燒傷的病人,其中一位燒傷更達九○%,存活機率原本微乎其微。
一家醫學中心燒燙傷單位的護理長觀察,高醫燒傷加護室因為能團隊合作,共同為病人換藥、積極處理傷口,而有很好的照護品質。
此次,他們再度接下艱鉅任務。
高醫六樓燒傷加護室,搶救的第八天。
「第三床好了,可以準備送OP(operation,開刀)了,」護理長林采蓉揚聲提醒其他的護理人員。她口中的第三床病人,即是燒傷面積達七五%的十七歲高中生。
另一床燒傷七四%的病人,才剛結束清創手術,被送回加護病房。
氣爆後第一個星期,高醫的整形外科醫師都先挪開原已排定的幾個非緊急手術,把開刀時段全部讓出給燒燙傷團隊。
燒燙傷團隊在麻醉科醫師、手術房護理人力配合下,也利用星期六、日手術房較空,放棄休假來幫病人開刀。
為了患者 天天都在創紀錄
「盡量早期清創,把(病人的)死皮清掉,」統籌的高醫醫務秘書、高醫燒傷加護室主任李書欣解釋,病人身上大面積燒傷的死皮,不僅是細菌滋長的最佳溫床,大幅增加感染的機率,也會讓病人的體液流失,器官容易衰竭。
一位燒傷患者還因顱內出血,狀況始終不穩,醫師評估運送到手術室會有風險,李書欣毅然決定將加護病房變成臨時手術室,讓病人安全動手術。
「最近都在做破紀錄的事,」李書欣形容團隊的努力。
搶快,卻需要更細緻的照護。
清創只能逐步,急不得,一次手術只能清最髒的二○%死皮傷口,以免病人失血過多,陷入險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