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說:「歡迎大家搭乘中國發展的列車,搭快車也好,搭便車也好,我們都歡迎,中國願意為周邊國家提供共同發展的機遇和空間。中國開展對發展中國家的合作,將堅持正確義利觀,不搞我贏你輸、我多你少,在一些具體項目上將照顧對方利益。中國說到的話、承諾的事,一定會做到、一定會兌現。」這是八月二十二日習近平在蒙古國家大呼拉爾發表演講時說的話。
出訪蒙古,是習近平在中共十八大後訪問的第七個周邊國家。中國國家主席時隔十一年再次訪蒙古,中蒙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中國連續十五年成為蒙古國的最大貿易夥伴,中國已是蒙古國最大的進口和消費國,礦業投資佔中國在蒙古國投資的比例超過五成。加快推動中蒙鐵路等基礎設施合作,是中國與蒙古合作的重要項目。此前,習近平曾訪問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韓國等六鄰國。七月三日至四日,習近平出訪韓國。中韓統一加快推進中韓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爭取年底前完成談判,雙方簽署十二項合作協定,雙方聯合聲明確定九十多項合作事項,涵蓋二十三個領域。
北京的國際關係專家表示,習近平多次選擇鄰國出訪,呈現高效率、成果豐等特點,並顯示中國已將周邊外交提升至與大國外交「平起平坐」的高度。習近平說:「家門口太平,才能安心、踏實辦好自己的事。中國將繼續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方針,堅持睦鄰、安鄰、富鄰的政策,秉持親、誠、惠、容的理念。」
中國是世界上鄰國最多的大國,周邊歷來屬多事之地,熱點、難點問題密集,領土、邊界、海洋劃界等歷史遺留問題,對中國而言是「成長的煩惱」。近年來,中國周邊外交形勢變化複雜,包括南海、東海等問題頻發。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說:「中國的周邊問題比較突出,需要下功夫處理,這是形勢使然,周邊外交顯示中國更用心經營與鄰國關係。」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曲星也認為,過去一年間,習近平與周邊國家外交活動密集,對一些國家還採取點對點訪問,總體呈現常往來、高效率、成果豐等特點。
二零一三年九月,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十月,又在訪問東盟國家時提出共建「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構想。這「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如同上海自貿區、高鐵戰略等,在國內外旋即引起反響,獲沿線各國正面響應。這是中國面對新一輪對外開放,特別是加快向東南亞、中亞、南亞開放而提出的,是中國將自身發展戰略與區域合作相對接的重大戰略構想。能源供應、對外海洋通道的暢通安全,是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關鍵要素,也為中國拓寬經濟全球版圖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