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留在中國戰場上的孩子,你在哪裏:《當帝國回到家》選摘(3)

2018-02-01 05:10

? 人氣

山本慈昭撰述滿洲開拓史的作品《望鄉之鐘》劇照。(取自網路)

山本慈昭撰述滿洲開拓史的作品《望鄉之鐘》劇照。(取自網路)

戰後留在中國東北的日本國民,每個人都有著動人心弦的戰後生活故事,他們的經歷透過報紙報導、回憶錄與學術研究而被公諸於世。《讀賣新聞》大阪支社記者深度追蹤幾件案例,並且於一九八五年出版一本小書,書名叫《中國孤兒》,這是他們報紙報導的精華版。山本德子、女兒大久保節子(中文姓名竇立新)與養育節子的中國養父母,他們的故事創造出想像空間,讓人思索戰後滿洲帶了孩子的婦女面臨著多少可能的選擇,以及當時的條件如何造成「中國殘留孤兒婦人」問題。以下的敘述是德子向記者講述她的故事的濃縮版。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一九三九年,十四歲的山本德子與姊姊一起前往滿洲,並且在一家日本百貨公司工作。德子的故鄉在日本東北部的宮城縣,老家務農,十分貧困,家中一共有十二名子女。德子的姊姊有一段男女關係,但因為男方家人認為不適當,她因此被送回日本。德子一個人留下來,與朋友一起工作生活。戰爭快結束時,她愛上一名剛喪妻的日本男子。此時的日本已進入垂死掙扎的階段,但德子與她的愛人不以為意,只想著何時可以結婚。戰爭結束時,德子與她的朋友感到驚訝。「日本輸了?」這是八月十五日她們聽到天皇玉音放送宣布日本投降時的反應。之後,大連的通信中斷,她無法聯絡上她的情人。這成了她的難題,因為她已經有了六個月的身孕。

跪地聆聽天皇玉音的日本民眾,還有不少人忍不住落淚。(美聯社)
跪地聆聽天皇玉音的日本民眾,還有不少人忍不住落淚。(美聯社)

大連陷入混亂,第一批毫無紀律的俄國士兵抵達,暴力叢生,民眾無法維持生計,只能在街上販賣自家的物品。德子的房東,同時也是她的朋友,照顧德子的生活。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德子生下節子,這個名字可能暗指女演員原節子。而德子也因為初獲愛女而感到興奮。

俄國囚犯部隊撤離返回大連,但正規俄國占領軍抵達後,就把日本人趕出自己的家。不僅如此,難民──來自開拓地的日本人──一群接一群地湧進大連,他們沒東西吃,也沒地方住。德子無法繼續待著成為朋友的負擔,畢竟朋友自己也沒東西可吃。帶著襁褓中的節子,德子只能借住在認識的人家中,向當地中國人乞討食物。節子餓著肚子,因為德子沒有足夠的奶水餵她。此外,節子渾身髒汙:她出生後從未洗過澡。德子染上疥瘡,全身發癢。由於節子活在如此悲慘的環境裡,德子不禁懷疑,當初墮胎或在她出生後就殺了她,是不是反而比較仁慈?

一年過去了,德子面臨戰敗後的第二個冬天(一九四六-一九四七)。大連冬季嚴寒,德子只有一件夏季和服,睡在沒有暖氣的房間裡。一九四六年十二月,節子就在這種狀況下度過她的第一個生日。一九四七年一月,節子的左耳感染疥瘡,終日啼哭。德子用針刺入瘡裡,血與膿汁流出,留下一道撕裂的傷口。德子沒有力氣照顧嬰兒,她開始不理會孩子,精神陷入恍惚。一九四七年一月十日,她向中國鄰居乞討食物。應門的中國婦人回她說,日本人為中國帶來這麼多苦難,她一點也不在意德子是死是活,但節子還小,她是無辜的,德子應該給她生存的機會。她認識一些想要孩子的人。根據她的指示,第二天德子前往特定的火車站,把節子交給了仲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