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共同社在8月23日的某篇報導,在台灣聚焦於總統施打高端及走私貓處理方式等議題的情況下遭到忽視,似乎全無媒體轉載。
該報導稱沖繩石垣市政府已完成前因更改其「尖閣」相關地名而製作的行政標柱,並於23日公諸於世。市長亦在記者會上表示,必須讓日本國民了解該地「處於嚴峻情況下」的現實。
包括台灣在內的相關各方都被捲入
客觀言之,該地所以情勢嚴峻,實因日方在2010年代的購島等各種倡議或行動,致使早在華人圈內無甚關注的保釣議題重新掀起波濤,在某種意義上是日本自找苦吃。
然當該議題再度引起討論,加上對岸崛起乃至近年的美中爭霸等國際格局變化,更令其成為影響東亞局勢的火種之一。於是包括台灣在內的相關各方都被捲入,導致其演變為新時代的難題。
事實上,石垣市政府此舉早在去年年中時便已著手,從將該地行政區域添上「尖閣」二字,到確立在其中五島設立行政標柱的決定,再至今年3月時傳出,石垣市將向中央提出登島設置標柱申請之新聞,一步一步走向明確。
然而儘管台灣已在2013年的《台日漁業協議》承諾不會進入釣魚台主島12浬以內之區域,日本也相當自制地不讓日人任意登島以免產生紛爭,但中國在前述火苗已燃的情況下,不斷挑動該區域的敏感神經。此種益發激化的情況,不免迫使各方都得在此區域加強行動的力道,以免此間格局產生變化。一旦各方皆有動作,不欲動作的一方,恐將成為損失的一方。
在現時的國際大格局下,台灣自不可免地將與美、日等國維持較佳的關係。然此並不表示台灣便將拱手讓出己方的國家利益,也不代表應該忽視自身的既定立場。在台灣期待美、日更多善意的同時,仍不該忘卻維持自己的權益和尊嚴。
台灣應在內部預做因應未來發展的策略
因此,面對石垣市政府一系列行動所衍生而成的趨勢,台灣一則應在內部預做因應未來發展的策略準備,二則在了解到石垣市此舉其實也將同樣帶給日本中央相當壓力的情況下,透過外交途徑嘗試消緩日後的負擔。
我們若對此事的發展置若罔聞,甚至輕易以「釣魚台是日本的」等理解面對此一議題,那就是自己把台灣為數不多的外交「工具」隨手拋棄掉了。
*作者為研究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