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疼痛是中老年人常見的疾病。膝關節是人體中最大的關節,主要掌管人體的走路和跑步動作。因為它是最大的關節,因此也是最容易受到傷害和老化的關節之一。再者,如果核心肌肉群無力,骨骼、脊椎、關節勢必承受更大壓力。
五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每四人就有三人受到退化性關節炎困擾,七十歲以上的老人,更超過九成。女性較男性患者略多。如果關節曾受過嚴重損傷,會增加發生的機會。缺乏運動或過度運動,都對關節老化有絕對的影響。過重者,因易使關節承受較大的壓力,罹患此病的機會也比正常人高二至三倍。
另外,必須經常採取蹲姿或彎腰工作者,也會較早出現退化性關節炎。女性於更年期後,常有骨質疏鬆的現象,骨耐力變的較差,出現此症狀的時間比男性早。
有位家屬經過我說明,以兩週時間細心觀察後,終於發現她母親不洗澡的原因,是因為膝關節退化,導致腳無法抬高跨越浴缸。她買了洗澡椅,讓母親輕鬆坐著洗澡,解決了不洗澡的問題。
學會到對於失智症長者的照護,真是要用心、用眼去觀察與瞭解,並嘗試去假設、實驗、排除與證實,最後才能找到答案。
此外,失智症照護最難的是:我們要放下過去對自我要求的標準,來接受長者因疾病退化,所造成的改變及能力逐漸喪失。面對不斷變動的照護生活,將生活步調配合長者的狀況。簡單說,是以長者為中心,以他們能有尊嚴及開心為重點,不與過去相比,掌握當下的快樂。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需要花功夫及耐心,不妨先從放寬標準與放慢腳步開始。譬如:洗澡原本是五分鐘或十分鐘可解決的事,我們為了要觀察,或協助與支持父母自己能完成,這時,洗澡可能要花費二十分鐘,甚至三十分鐘才能完成。誠如,那位家屬經我建議下,花了兩週的時間,找到母親不願洗澡的原因,才能進一步改變方式,解決問題,這是不需以或無法以藥物來解決的事。
但這也僅是解決當前問題,因為失智症長者的退化,最後肢體完全無力、無法以言語表達需求,可能連自己走進浴室的能力及站立都沒有。所以都是配合退化的速度與當時的狀況,來調整照護的方法。
至於放寬時間、放慢腳步,一方面是因應長者退化情形,我們在照護上是要鼓勵他們還是自己慢慢完成。譬如:出門的更衣時間,原先只要準備半小時就可出門,此刻開始,調整到一小時,因為他們現在的能力已無法與過去相比,需要更多的時間去完成;另一方面,這整個過程正是非藥物療法活動,維繫他們的尊嚴,維持他們自理生活的能力,過程只要他們有成就感及開心,所耗費的時間及結果來衡量已不重要了。
換個角度來想,非藥物療法活動的目的之一,是希望能幫助長者減緩退化。如果我們站在照護者的立場,考慮自己的時間及標準,直接來幫忙長者完成他們可以自己做的事,差別不是僅有時間,而是我們幫他們做了,今後隨著退化狀況,他們再也不會自己做這些事情。我們幫他們做,等於是加速他們退化。
我常對家屬說,照護過程雖然辛苦,對於曾撫育我們長大的父母,我們可想想是否該如此做。正如我們小時,牙牙學語,無法正確表達我們的需要,父母總會煞費苦心來瞭解我們的想法,現在是我們反哺的好時機。
摘要重點
1. 學會到對於失智症長者的照護,真是要用心、用眼去觀察與瞭解,並嘗試去假設、實驗、排除與證實,最後才能找到答案。
2. 失智症照護最難的是:要放下過去對自我要求的標準,來接受長者因疾病退化,所造成的改變及能力逐漸喪失,以長者為中心,經由同理心,以他們能有尊嚴及開心為重點,不與過去相比,掌握當下的快樂。
**作者為元智大學老人福祉科技研究中心失智症照護顧問、台北市市政顧問,曾任教東吳大學政治系、世新大學新聞系。本文選自《別讓記憶說再見》(天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