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詠翔觀點:他為獨壓美國放棄國家光榮統一,卻被選為最偉大的國人

2021-08-29 06:20

? 人氣

因在納粹時期被希特勒迫害的經驗、加上年過70,讓艾德諾成為美英法占區占領軍認可的政治領袖。1949年西德成立並舉行戰後第一次聯邦議會大選,年已73歲的艾德諾帶領基督教民主聯盟參選並成為最大黨;並在隨後的總理選舉中以些微之差獲得勝利。1951年西德政府重建外交部,艾德諾自兼外交部長。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德國總理梅克爾。(美聯社)
擔任德國總理超過15年的梅克爾,也隸屬於基督教民主聯盟。(資料照,美聯社)

艾德諾當年的政策是充滿爭議的,例如他放棄「中立統一」,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專注於和『美國』關係的經營,甚至和打過拿破崙戰爭、普法戰爭、一戰、二戰的世仇法國於1951年和解,組成歐洲煤鋼共同體,這個盟約成為後來歐洲共同市場的先驅(以台灣的情況來比喻,大概就是統派看李登輝親日、而和中國對抗的感覺)。他力行霍爾斯坦主義(Hallstein-Doktrin),放棄和東德建交的所有國家保持或建立外交關係(這個政策在1969年左傾的社民黨政府上台後被放棄)。

原諒納粹餘孽,共同建設殘破德國

艾德諾還主張「從嚴」認定納粹餘孽(意思是認定上有模糊空間的,就當不是),讓這些有納粹疑慮的人(主要是各級政府的公務員)繼續留在公務部門服務,(對照組是中國、東歐被赤化的各國,都曾發動血腥慘烈的「殺漢奸」、「殺納粹餘孽」的行動),面對戰後極度欠缺人力的德國,艾德諾希望這些人以協助德國復興、而非監禁他們來贖罪。

從後世整裡的史料我們可以得知,面對戰後殘破、被妖魔化的德國,艾德諾認為沒有外國援助德國很難重新站起,沒有『美國』的諒解德國很難重入國際社會。美國在1947年7月正式啟動的馬歇爾計畫(The Marshall Plan,官方名稱為歐洲復興計畫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讓艾德諾見識到美國的強大的經濟實力,這是他在1949年當選新德國總理後,一心緊抱『美國』大腿的主因。

五星上將馬歇爾。(圖/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馬歇爾帶領的歐洲復興計畫,讓二戰後的滿目瘡痍的西歐快速復甦。(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而艾德諾專注對『美國』的和解,也讓德國不再被當「敵國」、「戰敗國」、「被占領國」,1949年戰勝國同意不拆除德國境內工業設施,1955年德國被占領中止、並重建正式的國防軍,這些都是艾德諾努力的成果。

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因為保存了工業基礎、有充足的美援資金和市場,德國的經濟快速復甦茁壯。左派批判親美政策是當美帝走狗(二戰後潛伏在『美國』各國的左派,例如法國的1968年的五月運動、日本的安保抗爭和萬年野黨社會黨,還有韓國的反美工運,當然還包含台灣的「黨外」運動,都宣稱當前的執政政府是美國的買辦,用美援資助大企業財團,幫美帝剝削人民.....),但共產化的東德始終是赤色帝國的附庸,而親『美國』的西德,卻很快的贏得獨立自主空間。日本前內閣總裡大臣安倍晉三心心念念要建立的正常軍隊(而不是「自衛隊」),德國甚至早在1955年就重建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