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乙烯(Vinyl chloride)是一種帶有微甜氣味的無色有機氣體,主要用來製造聚氯乙烯(PVC)塑膠製品及乙烯產品,產量和用途都很廣。但氯乙烯在製造過程中會透過空氣和水進入人體,在代謝過程中散發基因毒性,人體遭受暴露後,組織中的DNA將產生化學變異,進而導致癌症發生,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署在1987年將其列為第1級致癌物。
事實上,氯乙烯用途廣泛,包含建造工程、汽車產業、電纜及電線絕緣體、醫療器材、管道作業、工業用途及家庭設備用品的製造過程中都會用到,另外,橡膠、紙及玻璃產業也對氯乙烯有強烈需求。
根據研究發現,六輕工廠產生的氯乙烯單體VCM,進入人體內將代謝為硫代二乙酸TdGA,透過呼氣和尿液排出,想檢測人體內殘留TdGA就要驗尿,據此推估暴露量和風險。
可透過空氣和水傳播
美國環保署指出,氯乙烯主要影響的器官為肝臟,許多職業暴露明確指出,肝血管肉瘤與氯乙烯暴露有關。另外,包含非癌症的肝臟病變也都與氯乙烯有關,包含肝臟壞死和肝囊腫。
而氯乙烯除了透過空氣傳播,也會出現在地下水和飲用水中,所以,除了工廠勞工會吸入導致暴露外,VCM也會經由氯乙烯及聚氯乙烯廠的排放,進入環境中,非職業性暴露族群也可能透過受污染的空氣或水源,遭受暴露。
嬰幼兒為高敏感族群
動物實驗已經發現,早期的氯乙烯暴露會造成「罹癌易感性」上升,因此美國國家環境毒物中心將嬰幼兒和年幼孩童歸類為氯乙烯暴露的高敏感族群。嬰幼兒早期接觸到氯乙烯,除了會造成基因病變,也會導致中樞神經缺陷。
除了嬰幼兒,相關研究也曾指出,父親職業性的暴露會增加流產率,也會對免疫系統和皮膚造成影響,目前美國環保署已經將藉由吸入所暴露到的氯乙烯列為人類致癌物,也發現透過皮膚接觸到氯乙烯就會被快速吸收,並進行全身系統性的作用,因此皮膚接觸到氯乙烯,也被認定有致癌性。
根據環保署數據顯示,我國2011年VCM製造量為188萬噸。勞動部針對VCM作業勞工進行檢測,分別進行個人空氣VCM濃度檢測、尿液TdGA濃度分析、血液肝功能及代謝異常檢測及問卷-時間活動模式調查,並探討VCM暴露與健康效應的關係,結果發現高濃度的VCM暴露透過驗尿,不管上班前後效果一樣顯著,也有案例的致癌風險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