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迎來開學首日,如果算上在家學習期間,學生族群有了一次史上最長的「宅家」紀錄;對家長而言,小朋友待家中時間這麼長,未成年人使用手機網遊的管控,成為許多家長的頭痛問題。
與此同時,中國大陸下重手,將網遊界定為「精神鴉片」,明白限制了相關產業,勒令所有電玩網遊公司針對未成年的玩家,未來平日一律不准提供網遊服務,只能在星期五、六、日和國定假日期間,每日提供一個小時(還明定是晚上八點到九點這個區間)的網遊服務。
網路時代,使用螢幕工具不但是兒少,連成年人也是一項天天要面對的新興議題。網路手機不僅是生活、學習、社交工具,也是娛樂休閒重要載體;不分國家、地域,已是全球性的人類公共事務。中國大陸官方強勢的網遊禁令,立即產生眾所矚目的效果。陸媒廣泛報導,連西方媒體也當頭條處理。
該禁令首先是官方以行政舉措侵入民間產業,動輒牽動成千上萬人的職涯,影響面廣,但似乎少有政府敢真這樣操作,主要還在於此舉對產業、對經濟都是重挫;其次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年輕人喜愛網遊者,會真的因為一紙禁令而阻卻嗎?還是會另鑽漏洞,形成其他亂象呢?
此舉卻得到不少大陸家長的認同。長期使用3c產品對視力、對健康危害,甚至低頭聳肩導致的姿勢不良,這已是眾所皆知的事,為什麼還是有這麼多人不絕如縷地投入網遊世界,原因就是:太好玩了!這道理和吸菸吸毒相似。明知不好,忍不住要做。
長期無節制地玩網遊,所染患的「上癮」症狀,也確實已經成為精神科門診常見的病例,這對未成年兒少來說,當然是重大社會問題!
如果再拉大來說,台灣近年學童近視的嚴重情況,逐年惡化,五花八門、閃跳刺目的畫面,以及長時間緊盯小小手機螢幕,絕對是使問題雪上加霜;這其實可說是國安問題,試想,日後不管是募兵或徵兵,男兵或女兵,十有八九是不良視力,就算未來武器是高科技,不一定要以肉眼瞄準,但視力正常的部隊仍然是強於四眼族部隊。
疫情襲來,全體學生被迫久待家中,如何控管使用網路,能不能自律或他律玩網遊,不知在疫期成為多少家長和孩子間拔河角力甚至爭執吵架的素材和成因;台灣一方面是自由開放社會,不習慣官方介入私人休閒或娛樂領域,這部分多半被看成私領域而非公共事務,另方面當然和龐大的網遊族可能是未來選票,相關從業者也涉及上下游的產業鍊,所以,沒有人要碰燙手山芋。
由此而言,也許大陸官方所謂「啃硬骨頭」「政策攻關」,反而是舉國體制、黨管一切下,解救家長和孩童的一線希望。客觀說,台灣社會不妨思索有無可效法之處。
筆者認為,官方可以做的,一是仿效對岸公部門介入,以法律界定和要求網遊業者,針對如何限定未成年人(甚至成年人)使用網遊時間,善盡社會責任。主動以軟硬體設計達到控制時間、維持(視力、姿勢等)健康的目的。
二,加註警語,逾時警告;為免長時間過度使用的情況下,有警語提醒於使用前,有警示音提示於使用中,甚至主動發送簡訊到家長或監護人手機等機制,這都是一種強勢介入,目的是為求他律保護。使用者或許不喜歡,但這確是公部門出諸善意而必須保護下一代、必須動用公權力的因應。
三,社會可以做的,公益民間社團可以發動一項社會運動,至少可呼籲「移動中不使用手機」。不論是網遊或通訊,移動中使用都可能更大程度增加危險,影響視力。透過社會運動喚起全民共識,成人都能做到,才能要求兒少。學校、大眾傳播乃至政商界,如能認同此一訴求和目標,也應投入資源。
中國大陸能推動的政策,台灣的環境不一定能類比,但如果上述公私部門能做的都做了,還有人要鑽漏洞,那可能是「病患」的層次,但至少保護了大多數。吾人不必因為網遊禁令是大陸官方先推動,而心存看好戲的心態,反而可以省思台灣社會,對這項禁令有需求的家長,也許一點也不比大陸的社會需求少。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