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尚不清楚這些案件是否與過勞直接相關,但它們引起了憤怒的網民對「996文化」以及在中國一些最受歡迎的「大廠」工作的「黑暗面」的討論。
社交媒體上出現了大量帖子,其他員工也紛紛站出來表示,他們每月的工作時長常超過300小時,遠遠超過法律規定的上限。
對於許多在新冠疫情期間工作時間也比以往更長的工作族來說,他們已經受夠了。
「我太累了,都不記得上次見到陽光是啥時候了,但只是大公司變得越來越有錢。這公平嗎?」一名用戶在社交平台微博上寫道。
「中國需要勞動者保持競爭力」
這種廣泛的反對也引發了希望維持社會穩定的北京的不滿。考慮到從事數字經濟工作的人數如此之多,這一點更加重要。
「無論是互聯網企業的知識工作者,還是配送平台上的藍領工人,他們的員工都有數百萬人之多,其中許多人很可能進行『996』工作,」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宋照禮博士說。
隨著工人的不滿情緒加劇,一些人正在動員集體行動。據香港非政府組織「中國勞工通訊」的數據,2016年至2021年間,該組織至少記錄了131起外賣員抗議事件。
「政府不能坐視不理,任由這場危機爆發。他們希望國內穩定,」陳慧玲說。
專家表示,改善勞動保護措施的同時,許多中國年輕人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
與父母一輩堅信努力工作就會有回報不同,疲憊的年輕人愈發感到不滿,他們認為努力並不會帶來足夠的回報。
一些人心灰意冷,這使得近幾個月裏,「躺平」的概念開始在年輕人中流行。它指的是人們不應該過度工作,而應知足於可實現的成就。
「年輕人看到了其他的可能性,他們更喜歡靈活的生活方式,」宋照禮說。
但這是一個令當局擔憂的概念,因為中國正在努力應對未來幾年勞動力的萎縮。今年5月,中國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顯示,中國人口增長速度為數十年來最低。
「政府非常擔心這一點,因為它需要這些勞動者來維持經濟發展,」陳慧玲說。
「這就是為什麼它現在正試圖建立一個對年輕勞動者來說更人性化的就業體系,它可以使工作更有吸引力,中國需要它們來保持競爭力。」
向前邁進
在社交媒體上,人們對官方上周發佈的通告普遍持謹慎態度,許多人懷疑這是否會真正改善他們的工作生活。
但專家們則比較樂觀。他們認為,隨著中國繼續打擊一些商業巨頭以遏制其影響力,公司將不敢越界。
「這些法庭案例向僱主明確傳達了一個信息,如果你不善待員工,你就會輸,」陳慧玲說。
這似乎已經開始發揮作用。
上周六,智能手機製造商Vivo表示,該公司將取消「大小周」的做法,即員工每周輪流工作5天或6天。
「從今往後,我們也是有雙休的人了!讓我們朝著'為員工營造快樂進取氛圍'的企業使命繼續努力奮鬥!」該公司在一個在線公告中說。
上班族們現在也更有勇氣將他們的老闆告上法庭。
「我估計當更多員工感到自己受到虐待時,他們可能會援引勞動法賦予他們的權利,」香港大學法學教授張湖月說道。
「在最高法的指導下,中國的下級法院也將更有可能在類似勞動糾紛中支持勞動者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