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帶著《私家偵探》參加香港國際書展,做了一場以「別上詭計的當──尋找華人推理小說的線索」為題的演講。現將文字打出,除潤飾、增刪局部外,大至保留口語原味:
先向大家問好。好久沒來香港,這輩子來過三次,每次間隔有十年之久。今天我來跟大家聊聊推理小說的一些問題。首先要說,推理小說不是我的專長,我的領域是戲劇,從年輕到現在,寫過十幾齣舞台劇,直到三年前突發奇想,興起寫小說的念頭。我當時覺得寫純文學的小說太難,第一部還是從類型小說著手。其次,我自己對推理小說談不上研究,只是喜歡看,長年閱讀推理小說,也有二三十年了。
我一直有失眠的問題,晚上需要藉由閱讀助眠,安眠藥吃了還不夠,還得看書。然而哲學讓我頭痛,文學讓我想太多,言情讓我春心蕩漾,更加睡不著;經過多年臨床實驗,推理小說是最好的助眠書。我算是推理小說暨失眠專家,而不是推理小說專家。這些年這麼邊睡邊讀推理小說,雖然讀了很多本,也忘了很多本,通常一本書看完,就記不住作者是誰、情節為何了,常常於失眠的夜裡隨手拾起一本,翻了近百頁才發現讀過了。由此可知,我對推理小說並不專精或嚴肅,只因寫了《私家偵探》,逐漸對此類型有了一點心得或觀察,與大家分享。
今天的題目是〈別上詭計的當──尋找華人推理小說的線索〉,主要以台灣推理小說的瓶頸為例,希望能提供給香港、中國或新加坡參考。西方從艾倫.坡(Edgar Allan Poe)開始寫推理小說到現在,已將近一百七十年的歷史;日本從江戶川亂步於一九三二年發表《兩錢銅幣》起步,也差不多九十年的歷史。唯獨台灣,甚至其他華語地區,推理小說,尤其是以當代時空為背景的推理小說,尚未在讀者心目中形成歷史,也不成傳統。
詭計多端的推理小說
近二十年來,台灣有一群人致力創作推理小說,雖有一些值得肯定的成績,但整體表現未成氣候,還需要多想想策略的,以及根本的,問題。
現在我就來談談推理小說重要的元素──詭計。我寫的《私家偵探》獲得不錯的迴響,但對一些推理迷來說,這本小說的詭計設計得不夠精彩,我也承認,因為這是我第一本推理小說,我不是柯南‧道爾、東野圭吾或其它名家,初試啼聲之作就原諒我吧。
然而,我並不認為詭計之於推理小說有如一般所想的那麼重要;詭計很重要,但不是推理小說的全貌。當詭計已淪為公式,推理小說迷早已熟知。最近看了一本,書名是《二流小說家與殺人狂魔之唯美三連拍》(The Serialist)。這本小說假設有四百頁,兇手在第三百頁時被抓到,按照公式,表示兇手應另有其人,若在第三百五十頁抓到另一個兇手,還有五十頁翻案的空間。推理小說在犯案、推理的過程總是很離奇、詭密,轉折之後還有轉折,轉折的轉折之後還有轉折,這就是它的公式。我們寫推理小說時也按同樣的方式來經營懸疑,破案後再破一案。然而,若滿腦子只想著懸疑和詭計,問題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