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王崑義認為,「智統」讓台灣只能處於被動的「被統一」,而且方法上也有些不現實。例如「制定新憲法」這一項,雖然台獨人士希望為台灣「制定新憲法」,但是台獨的憲法目的跟統一背道而馳,所以兩岸若想共同「制定新憲法」,光吵架就吵不完,所以先求制憲再談統一,顯然不切實際。
智統與逼統
另一種方案是「逼統」。今年5月底,中國一個軍方網站「崑崙策」發表了一篇題為「『逼統』:大陸統一台灣第3種方式!」的文章,內容講述在不放棄武力統一且在對台灣實行武統之前,對台灣實施政治、經濟、貿易、民生、金融、外交、文化、教育、科技、旅遊、財產、身份、法律、職業生涯、宣布黑名單、封鎖海峽、佔領外島等一系列的、組合的、綜合的手段,逼迫台灣當局與大陸實現統一。
對於「逼統」的方案,王崑義認為,這種以高壓手段逼迫台灣與大陸統一的做法,不會被台灣所接受。
他說:「現在兩岸之間,其實你要談武統,大家不喜歡,而且也不願意,因為這個會毀掉台灣的所有。你要談和平統一又沒有策略。當然,大陸的學者也很努力在談一些什麼北平模式啦,然後智統,還有人說要逼統。用這麼多統,基本上這些多多少少都還是有一些軍事壓迫的那種味道存在,所以它會形成這種台灣還是被逼的、壓迫到非跟它統一不可的這樣的一個方式。」
但是,王崑義說,如果從合作性的角度來看,兩岸其實可以合作的範圍很大。因此,他把國際社會「合作性安全」的概念轉移到兩岸關係上,在「2021年兩岸關係研討會」上提出「合作性統一」的「合統」,作為另一種思考。
他說,冷戰結束後,軍事安全的需求降低,各方開始提出各種其他方面的安全概念。例如,加拿大前外長克拉克(Joe Clark)1990年9月在聯合國大會中提出了「合作性安全」說法。這個概念是指在沒有特定藍圖、計劃與組織下,以一種非正式途徑、彈性漸進及結果取向的方式,逐步建構亞太安全體系。
王崑義說,從過去「合作性安全」理念在亞太地區推動的過程來看,「合作性安全」強調在建立安全對話習慣與管道的核心精神下,只要能促進亞太區域安全體系的穩定發展,任何形式的安排都應積極加以促成。這一務實的理念讓非官方的協商模式在落實「合作性安全」時扮演重要的角色,也就是由學界、民間團體及以私人身分出席的政府代表,透過非正式的機制共同協商亞太安全問題。
「合統」可從三方面著手
王崑義表示,「合作性統一」可以從三方面著手,兩岸在「非傳統安全」領域尋求合作,比經濟發展上的較量,要更具人道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