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茲事體大的「第七都」竟是因人設事的安排

2021-09-10 05:40

? 人氣

任期即將屆滿的新竹市長林智堅,拋出新竹縣市合併議題。(盧逸峰攝)

任期即將屆滿的新竹市長林智堅,拋出新竹縣市合併議題。(盧逸峰攝)

新竹市長林智堅於本月7日拋出竹市、竹縣合併的倡議,後續引發合併改制直轄市的提案;惟此議題拋出的時間點,恰巧落於桃園市長鄭文燦說出「林智堅市長不在桃園的政治版圖內」之後。這代表鄭文燦市長對於其繼任者已心有所屬,也代表林智堅市長必須另謀出路。若中央沒有職位安排,林智堅就將面臨政治延續的空窗期。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如果只是單純的竹縣、竹市合併,兩者合併後將是新的自治體,林智堅當然可以參選大新竹市(縣)長一職,惟目前並無諸如《行政區劃法》等程序法源,讓兩縣市在不改制直轄市的情況下合併。

竹市加竹縣人口不足的兩個解套方式

但就算有法源,也將引發更大的爭議。民進黨政府過去也曾提出《行政區劃法》(草案)版本,該草案其中一個設計,可由中央主管機關主導提出的行政區劃案,完成後送交涉及的直轄市、縣(市)政府表示意見,可不經直轄市、縣市議會表決通過,就送專家學者與社會公正人士所組成的行政區劃小組進行審議,通過後送行政院核定即可完成該區劃案的法定程序。

這樣的程序設計,可不經議會表決,其程序過程惹出的爭議,將不下於誰要與誰合併的實質問題。

另一個讓林智堅政治生命「無縫接軌」的路徑,為縣市合併改制直轄市,這個途徑在《地方制度法》有法源依據,而且選上當的不是縣市首長,而是直轄市市長。

新竹縣長楊文科。(楊文科提供)
才開始第一任期的新竹縣長楊文科未必同意新竹縣市合併。(資料照,楊文科提供)

但麻煩的是,竹縣加上竹市的人口僅有102萬,距離125萬改制的門檻還有一段距離。所以,後續有人提出兩個解套方式。其一為在野人士所提出的「竹竹苗」合併;其二為修改《地方制度法》,修改得設直轄市的人口標準為100萬人。前者加入了藍大於綠的苗栗縣變數,林智堅未必能夠勝出;後者的方案,為柯建銘委員幫其徒弟林智堅想出的方式,無縫接軌的風險似乎最小。

但事情其實不會那麼容易,林智堅市長是第二任,有後續出路的問題;但現任的竹縣縣長楊文科為第一任,他可以依法投入下一任竹縣縣長選舉。

彰化縣升格的人口條件更優越

回顧2010年5都改制過程,當年多數的縣市首長都當完了兩任任期還多一年,而在連選得連任一次的限制下,沒有續任問題。所以,目前亦為第一任任期的嘉義縣長翁章梁,近日也被問及嘉義縣市是否合併的問題。而翁章梁的回應就顯得消極,認為當前大嘉義發展,並非縣市合併所能解決,應重新思考國土規劃,才能有效應對嘉義地區的發展課題。其實用翁章梁的說法,也適用新竹縣市。

第二個要克服的問題是新竹縣市議會是否支持,合併之後兩縣市的議員席次將由69席縮減為55席,欲連任者將須爭取更多的選票支持,並服務更寬廣的選區範圍,兩地議員是否支持不無疑問。

嘉義縣縣長翁章梁到校視察防疫措施。(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嘉義縣縣長翁章梁對嘉義縣市合併並沒有積極表示意見。(資料照,嘉義縣政府提供)

第三個問題是,降低了直轄市標準為100萬人後,人口超過125萬人的彰化縣,其人口條件比新竹縣市更為優越。而若彰化、新竹同時改制為直轄市,屆時全台將有8個直轄市,在統籌分配稅款「餅幅」有限的情況下,還有多少財政誘因來驅動這個困難的改制政治工程?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縣市合併及改制直轄市此等事宜體大,若存有私心,則體制變革將難看到正面成效,多的只是因人設事、徒勞無功的政治安排與算計。

*作者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