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耀拉大學商學院副院長丁弘彬認為,雖然拜登政府的對華貿易政策仍在評估當中,但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布的年度《貿易評估報告》已經可以看出,未來拜登政府可能會專注於解決美中貿易當中的結構性問題,而不只是追求貿易平衡。
他說:「拜登政府沒有正式開記者會說我們評估完的結果就是什麼什麼,但從今年稍早美國貿易代表署出的《貿易評估報告》裡是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的。這份報告是把美國跟所有國家的貿易潛在問題都列出來了,是一份很長的報告。中國幾乎是這份報告中最長的一部分,裡面講的問題非常多,很多我們都常常聽到。例如中國對國企的補貼。中國《反壟斷法》對外企、中國本土企業,跟對國企的執法不一致,或者執法標準不一致。或者是強迫性的技術轉移,就是比如說你要到中國賣東西,可以,但要把技術轉移給我。或是對國企到國外上市,或中國公司到國外上市後有了限制等等。其實這些顧慮都在貿易代表署的評估討論裡面。這些問題,沒有一件是容易容易評估的問題,我們可以看到數字、故事、案例,但在做這種評估時,某種程度上,其實需要中美雙方共同完成評估,但是在目前政治氣氛裡,就算美國想要評估,比方評估中國補貼國企的狀況或中國是否能提供外國企業公平競爭的環境,我會很懷疑中方官員會很樂意跟美國合作,來完成這樣的評估。我們也不能說美國都沒有嘗試,比方說氣候變遷大使克里到了中國去,但是感覺上中國對他並沒有非常重視。這些事情加起來我們可以評估說,中國跟美國之間的貿易對話,或者大家合作的溫度,兩邊可以說都是非常冷淡,在這個情況下要完成複雜的貿易條件的評估,事實上並不容易。不是不可能,但並不容易。加上2021年不是個安靜的一年,所以拜登政府要馬上拿出個很明確,又要讓大家都滿意的對中貿易政策的報告,我想是有難度的。」
但南卡大學艾肯商學院講座教授謝田則認為,拜登政府到目前為止沒有能夠繼續有力地推動川普政府時期的美國對華貿易政策,而疫情的因素導致中國得到了喘息之機。
他說:「拜登政府在很多國際事務上扭轉了川普的一些做法,重新加入一些國際組織,把氣候問題作為優先考量。但是對中國的立場上,他基本上是維持了很多川普原來的政策,關稅也沒有放鬆。但他並沒有像川普那樣繼續強力實施貿易協定。而中國要通過補貼、退稅等方式繼續刺激出口,中國沒有任何的放鬆。疫情原因,美國市場有強勁的尋求,病毒瘟疫確實給了中國一個很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