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疫情為何總是化險為夷?醫比較「英國疫調模式」指出真實優勢

2021-09-14 16:52

? 人氣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副組長羅一鈞13日表示,衛生單位透過電子足跡發現裝修工人8月底有大樓活動史,並強調出現新足跡是個案回憶出現偏誤,外界不需太苛責。(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副組長羅一鈞13日表示,衛生單位透過電子足跡發現裝修工人8月底有大樓活動史,並強調出現新足跡是個案回憶出現偏誤,外界不需太苛責。(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新北幼兒園群聚延燒某社區,連非該社區住戶的裝修工人也染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13日表示,衛生單位透過電子足跡發現裝修工人8月底有大樓活動史,並強調出現新足跡是個案回憶出現偏誤,外界不需太苛責。對此,衛福部草屯療養院醫師沈政男13日於臉書發文,比較英國與台灣疫調模式,並指出台灣不論檢驗結果皆隔離14天、使用電信足跡等方式,成為台灣1年多來能夠屢次化險為夷的重要因素之一。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沈政男引用刊登於期刊《自然通訊》最新文章,主題是「接觸追蹤(contact tracing)對R值最多只能降低15%」,作者為英國人。他說明,該文大意是即便將疫調做到最好,染疫者也能完全配合,指出所有接觸者,並且進行自主隔離,也只能對控制疫情發揮少許幫助。

沈政男舉例說明英國的疫調模式,假設A染疫,等到A驗出陽性,早已傳給B、C、D等3人。若A透露接觸者包含B,則接受疫調。檢驗結果是偽陰性,會被放走,繼續傳染他人。若是陽性,照英國標準自主隔離7天,回到社區依然會感染他人。

沈政男表示,若C不在A透露的接觸者名單內,便會成疫調的漏網之魚,因此繼續傳染他人,如入無人之境。若D在接觸者名單內,驗出陽性,並隔離至轉陰才放走,傳播鏈才得以遏止。在上述狀況下,該文作者統計,即使染疫者完全配合,頂多降低R值15%,因為漏洞很多。

沈政男指出,若英國人研究過台灣的疫調匡列與隔離,便會知道上述結論有何錯誤。他說明,台灣在發現指標案例後,會進行回溯匡列。不論檢測結果如何,皆要隔離至少14天,確保不漏掉偽陰性。

沈政男表示,台灣進行疫調時除了口頭詢問,還能使用電信足跡,且隔離不是自主,而是使用公權力介入。現在回頭看裝修工人,或者整起新北某幼兒園群聚案,便知台灣的疫調模式可以大大降低R值。

看更多【新冠肺炎疫情】最新報導:https://bit.ly/3aAQ9d6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