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美國海軍軍令部長羅福賀說,中國解放軍力有長足進步,尤其是海軍展現更自信與游刃有餘的能力,而台灣要具備抵抗侵犯的能力,投資新科技領域,並與美國、日本整合。
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1日舉辦關於南海的研討會,羅福賀(Gary Roughead)在會中闡述他對解放軍的觀察,尤其是海軍軍力的演進。他在會後接受媒體詢問時作上述表示。
他說,不應把南海視為單獨的灰色地帶,「東海與南海應掛鉤在一起看待」,而這一海域不論稱西太平洋或印太區域,短期來看,美國海軍在這一區域的可用能量及能力,同樣重要。
他指出,美國須非常關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引領的軍事改革,他認為,解放軍已非吳下阿蒙,和過去十多年相較,不論是軍隊文化、人員特質及專業程度,尤其是中國海軍對海上的實操演練及潛艦發展,都展現更自信與游刃有餘的能力。
有與會者問,中國從海、空展現軍力擾台,是否真會有武力犯台的那天到來?他說,如果放在第一島鏈的概念下看,解放軍能力確實有改進,尤其是展現「反介入/區域拒止」的能力及資源,更加多樣。
會後有媒體記者詢問,台灣應採取哪些防衛戰略?羅福賀指出,台灣須具備抵抗任何侵犯的能力,不論是海上或空中,這對美國在區域及區域盟邦的防衛能力也有助益。
他說,新科技領域是台灣可以投入的,因為花費的代價可能較低,防衛效力也比過去的傳統方式及系統高。
他還說,與其他國家整合,也很重要,而這不只是與美軍整合,在一旦需要時,能讓美國有時間趕到,展現美國的對台承諾。同樣地,台灣如何規劃自己的防衛能力,例如能與日本兼容,也很重要,但這必須靠台灣自己決定如何規劃及追求何種戰略,美國無法替台灣做決定。
關於南海局勢,他說,北京從外交與經濟著手,都有很好效果,菲律賓現在對南海問題的態度就是一例,而美國不在談判桌上,就連捍衛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這一基礎,也未見美國扮演領導能力,這已造成美國的「戰略劣勢」。
雖為軍事專業出身,但他說,不論美國在哪一個區域的戰略,除軍事,都應帶入經濟與安全面向,他不認同美國總統川普政府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美國如何和區域夥伴合作,要有軍事之外的考量。
他表示,整個印太區域賽局已改變,尤其是海下系統,也建議美國須非常關注水下無人載具的發展,美國在這些新科技能力上,須持續維持長足的領先能力。
2014年5月14日,美國陸軍上將, 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鄧普西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房峰輝。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
本週
2
人贊助,累計贊助金額$
360
劉燕婷觀點:中東AI爭霸戰―沙烏地vs阿聯酋,中美不是局外人
12月15日至19日,第19屆聯合國網路治理論壇(Internet Governance Forum,IG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