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陽說:「雖然在搬家,但空隙挺大的,我就覺得他是故意的,但是我又怕冤枉人家,然後我就什麼也沒說,然後我就走了。」
此外,從高中到大學,王曉陽遇過不同形式的性騷擾,包括高中男同學在班上只有她一個女生的時候,在黑板上畫生殖器比大小,也有在她的錢包放避孕套或桌子抽屜放驗孕棒。但是,老師的消極處理,讓她很沮喪。
她說:「 老師當時就是除了安慰我,然後也是就是說大家現在高三,什麼壓力又大,然後一會兒就好了什麼的。」「然後就是這事吧發生的當時我特生氣,那怕我上大學本科的時候,過去了兩三年我再想起來還是特別生氣,但是後來慢慢就淡了,但是我至今仍然不想跟我的高中老師聯繫。」
中國高校尚未設有專門處理性騷擾的部門或流程
廣州性別教育中心顧問韋婷婷在2017年4月12日公佈了《中國大學在校生和畢業生遭遇性騷擾狀況調查》結果。研究發現,6,592名回答者中,有將近七成受訪者受過性別騷擾、不受歡迎的性企圖、或性強迫任何一種形式的性騷擾。調查也發現,不分性別,都有可能受到性騷擾,這當中有3,835名回答者進一步解釋不向學校投訴的原因,有將近6成出於認為投訴也沒有用。
截至2017年3月28日為止,該調查另外收到16所來自全國113所211高校回覆,有13所高校表示設有防治性騷擾教育課程或其他舉措,但全國沒有任何一所具備專門處理性騷擾的部門或流程。
法律規範還不到位
中國社會上還沒有專門的反性騷擾立法,沒有具體定義,也沒有具體措施。因此,許多關注中國高校性騷擾議題的活動家、學生和學者紛紛希望政府能出台相關法律與製度。
來自中國某公益非政府組織的M告訴美國之音,「性騷擾侵害的是個人的人格尊嚴和自主權,如此重要的權利一定是需要由法律來進行規範。中國目前也確實有一些關於性騷擾的法律法規。例如《中國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規定禁止對婦女實施性騷擾;《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禁止工作場所的性騷擾;教育部《關於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中規定了對教師性騷擾學生的懲罰措施。除此之外,中國的《憲法》和《民法總則》也規定了對公民人格尊嚴的保護。但以上規定的問題在於其並未澄清性騷擾的定義,也沒有就性騷擾發生後的救濟渠道作出具體規定,這樣在實踐中無法操作,也就無法真正保護個人免受性騷擾。」
小門也表示,現在散見的立法沒有規定比如政府部門或是高校裡面師生之間的性騷擾問題處理方式,學校當成道德違反事件處理,對學生的補償也隻字未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