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漢光37號」演習實兵演練17日下午在國防部長邱國正下達命令後,正式畫下句點,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漢光演習不僅從7月順延至9月,當中有不少大型科目更面臨規模和內容的調整,甚至直接取消的也有,惟漢光終究屬國軍年度最重要的演訓任務,回顧這一周來的狀況想定及操演類型,除能看出兩岸一旦開打,軍方國土防衛作戰的整體思維和設定為何,同時也能夠明顯感受到些許細微差異,而這些都代表情勢變化快速;展望未來,漢光能否緊扣實戰邏輯執行,是國軍每年必被以放大鏡檢視的課題。
一般認為,共軍武力犯台的主要模式,不外乎先以多批次導彈攻擊我指管中樞及軍事設施,達到癱瘓我軍目的,為其能立即爭取海空優勢奠定基礎,所以漢光第1日的想定往往都是假想敵對我發射飛彈,或有準備發射的徵候,西、南部各空軍基地各型機就得轉場至東部花蓮佳山基地等處進行戰力保存,希望透過洞庫設計和中央山脈屏障,撐過共軍第一輪攻擊,藉以延續有生戰力,包括海軍艦隊緊急出港輸泊,以及陸軍主戰裝備進入營外民間廠房或涵洞、隧道內隱蔽,都是同樣的道理。
在敵導彈、巡弋飛彈幾波攻擊後,先期潛伏或成功滲透的敵特攻,可能會在一片混亂下,試圖奪取、破壞我重要機房設施,例如這次就出現首都衛戍區內某電信機房遭敵特攻攻占的想定,憲兵部隊隨即派遣雲豹甲車趕赴現場圍剿,確保相關設施能維持一定程度運作,或至少不為敵所用或摧毀;敵特攻在衛戍區內展開行動,大台北地區聯外通道亦成為敵特戰人員突入破口,今年雖無松山機場反空機降演練,但陸軍的淡水河防演練仍是重中之重,因敵若能以快艇或氣墊船等輕快載具自淡水河出海口一帶往我內陸強襲,很快就能抵達北市西區多處水門,部分更與總統府等核心中樞近在咫尺,因此把敵軍攔住顯得格外重要。此類反特攻作戰會設定在演習第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