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必稱中國!專家解析「拜登經濟學」如何衝擊美中經貿競爭、「脫鉤」前景

2021-09-22 14:00

? 人氣

拜登CEO
EPA 美國總統在白宮召開與大型美國企業CEO的電話會議,要求他們加大技術投資增強競爭力

「師華長技以制華?」

雖然有警告之聲,但「拜登經濟學」的巨輪已經沿著這一施政思路滾滾前行。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從拜登經濟政策團隊與美國媒體的採訪中,不難梳理出這樣一條邏輯線索——美國的弱點在於公共產品,比如公路、電力、教育、醫療等,自里根時代的「小政府」以來,都仰賴私營企業提供,然而質量和效率都差強人意,尤其是基建投資等領域,甚至存在失靈。

針對這一問題,政府需要發揮積極作用,主導提供公共產品,因此,拜登政府提出了超過六萬億美元的龐大支出計劃。

經濟學人智庫(EIU)全球貿易首席分析師馬志昂(Nick Marro)向BBC中文表示,有趣的是,美國的政策正逐漸偏向於自上而下的產業政策模式,這與中國的一些經濟政策如出一轍,而近年來恰恰是美國官員在對這些經濟政策提出批評。

在中美貿易戰如火如荼之時,美國從政界到學界無不批評中國的產業政策(包括補貼、政府投資、貿易壁壘)創造了一個不公平的貿易環境(unlevel playing fields)。

從紙面上看,美國批評中國的經濟政策,自己卻不得不走上相似的道路。

這一現象頗具諷刺意味,在中文互聯網上被網民進行類比,晚清時期中國在「師夷長技以制夷」和「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一百年過去,現在角色對調,美國「師華長技以制華」和「民主為體,中學為用」,有觀點認為後者也同樣將以失敗告終。

馬志昂認為,相似性也僅止於表面,深究下來,中美兩個市場的環境非常不同。比如,當涉及到資本控制、信息流動和外國投資限制時,美國經濟要比中國開放得多。美國市場的這些方面不會發生根本性變化。

馬志昂舉例,即使美國在供應鏈審查中,其政策也更側重於整個 「生態體系建設」,探討支持國內人才,投資國內生產和研發,以及為美國勞動者提供平等機會,而不是隻關注國家安全和以犧牲外國競爭對手為代價擴大市場份額——這些是中國產業政策中經常出現的主題。

「不過,拜登政府越來越重視加強政府對關鍵行業的關注,比如半導體、戰略材料、電池和製藥等,反映出美國承認在這些領域有丟掉領導地位的可能性。」

美元和人民幣
Reuters

美國新政的中國後果

在不少經濟學家看來,拜登經濟學可能為中國帶來直接和間接的影響。

間接影響是包括中國在內,由全球一起承擔的。

李曉表示,美元體系是當代美國全球霸權的核心,也是美國與以往帝國最大的不同,即不通過領土控制,而是通過發達的具有廣度與深度的金融市場建構了一個全球性的資源控制體系。實際上,美國一切內外政策的核心都是在維護這個美元體系的順利運轉,這是美國的核心利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