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憲宏說,一邊是蔡英文在台灣視導飛指部(飛彈指揮部),向台灣人民表達不再當個等待救援者的角色,而是具備源頭打擊的能力;另一邊是台灣高層在美國向盟友展現台灣有自我防衛的決心。這兩者互為連結,是一個「打帶跑」的動作。
旅美時評人唐靖遠說,台灣量產陸基飛彈,在軍事層面上能提升中共武力犯台的成本,在政治層面上是台灣展現決心的實際行動,攸關美日印澳等國家是否願意冒著與中共全面開戰的風險來支持台灣的關鍵因素。
分析人士指出,從軍事安全方面的蒙特瑞會談、國防檢討會談(Defense Review Talks),到外交領域的「台北政治軍事對話」(Political and Military Dialogue),或是經濟領域的台美供應產業鏈對話,這些過去不公開的會議現在很多都是由美方主動披露,可以看出,台灣逐漸從過去美國的「隱形隊友」提升為「核心隊友」。
楊憲宏說,台灣海峽上連接東海,下連接南海,這片海域創造國際高達35%到40%的GDP,包括美、日、韓等國的船運或是飛機都會通過台灣海峽。如果台灣落入中共手中,就會切斷這些國家的重要生命線,失去台灣,他們也會失去自己。這種互相之間形成的共同感,使台灣變成核心隊友。
楊憲宏說:「所以這個時候,台灣就從過去是隱形的隊友,跟在隊伍最後面、藏在後面,現在既然你(中共)就是要惹台灣,飛機天天這樣飛,大家都看不下去,跟你講也沒用,所以就乾脆把台灣變成核心隊伍,才能夠被充分保護。」
從「對台軍售」變成「台灣製造」
此外,美國一改過去「零方案」原則,從「對台軍售」變成「台灣製造」。有專家認為,為防堵中共擴張,美台必須形成新一波的共同防禦架構,這也反映出「維持現狀」有了新思維。
唐靖遠對美國之音說:「這種全面的美台關係的提升,它在客觀上確實已經有了恢復當年美台共同防禦條約一部分輪廓的意義在裡面。第二點就是美台關係的這種提升,它並不意味著美國是公開放棄了一個中國原則,它其實只是在一個巨大的模糊化的政策空間之中,它逐漸去向清晰化一端漸次移動的這麼一個過程,這個其實也是一種切香腸的戰術,就是說現在美國被迫地把這種(台灣)重要性,逐漸的從過去的隱形狀態逐漸地推向了現在的公開的狀態。」
唐靖遠表示,美國的全球戰略也在發生改變。他說,過去美國把台灣問題視為是一個歷史遺留的問題,但現在更多是把台灣視為是未來戰略競爭的一個兵家必爭之地,這也讓「維持現狀」的內涵有所改變。